“發現傷損,發現傷損,請注意!”近日,在成貴高速鐵路,一臺名為“扁鵲”的探傷機器人在軌道上快速巡檢,發現軌道“傷情”,即刻報警并將探測數據傳回名為“仲景”的后臺人工智能分析系統。“仲景”在7秒內完成數據處理并給出建議。東莞先知大數據有限公司負責人余旸介紹,這個檢測過去依靠人工作業,至少需8個小時才能完成。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鐵軌探傷系統,已被應用在全國26%的鐵路中。
以先知大數據等公司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東莞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集成電路及關鍵元器件、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藥等新興行業,產值分別增長27.4%、24.1%、25.8%、25.8%、44.1%。
東莞將產業升級立“新柱”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程。談到東莞制造業,很多人會首先想到以華為、OPPO、vivo三部手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產業。東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成長為萬億產業,但產業“一柱獨大”的局面仍待破解。東莞上半年GDP已突破5000億元,全年有望過萬億。未來更長遠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新興產業來支撐。
日前,廣東省印發《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東莞19個重點產業被“點名”,包括9個支柱產業集群,10個新興產業集群。今年初,東莞將打造新動能作為市政府“一號文”,高標準規劃建設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為推動產業升級立“新柱”,東莞構建了“空間+基金+政策+服務”的扶持體系。在空間上,統籌6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在基金上,設立10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形成500億元母子基金群;在政策上,實施個性化的“一基地一政策”,對新引進符合條件的產業項目最高獎勵1億元;在服務上,市領導牽頭掛點,首席代辦專員一對一服務。
東莞對新興產業的大力投入,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今年5月,在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大會上,全球投資者與東莞簽下了總投資1483億元的“大單”。
當前,各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東莞迅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綜合配套率超過90%;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年總產值達3700億元;新材料產業擁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新能源產業形成總規模接近千億元的產業集群;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涌現出東陽光、眾生藥業等一批骨干企業;集成電路產業擁有相關企業120多家;數字產業領域的應用企業超過1000家。
東莞提出“一年扎實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邁上臺階”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形成萬億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千億級的高端裝備制造,千億級的新材料、新能源,百億級的鎮街特色產業集群等“萬、千、百”億級梯隊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