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用地有保障,失地農民生活有盼頭,惠州近年土地征收工作取得新進展。近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印發《惠州市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辦法》(下稱《辦法》)進一步規范城市土地征收流程和程序,綜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施行集體土地動態市場評估定值,實施一次性簽約、貨幣補償即限時搬遷“三重”獎勵。該《辦法》同時健全失地農民生活保障體系,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讓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有保障。
在土地征收中,惠州年初以來便明確了征收實施農用地片區綜合地價標準,將7個縣區分別根據不同片區發展情況劃分等級定檔,惠城橋東、橋西等1類片區征收價格最高,每畝8.48萬元,龍門地派、龍潭等鄉鎮最低,5.36萬元/畝,農用耕地、果園和水塘等地類則不再區分,更加符合當前農村的生產實際和村民的利益。
在最受村民關注的房屋征拆問題上,《辦法》在明確村民住宅認定標準后,在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原則基礎上多層面補償保障村民合法權益。提出房屋按照本身區位、用途、建筑結構、裝飾裝修等要素市場價值評估,宅基地使用權價值按照國有出讓住宅用地評估市場價值60%確定(評估標準統一設定為:“五通一平”、4.0容積率)。
在明確村民住宅補償定值標準同時,惠州未來的土地征拆工作還將設置多重獎勵加速征拆工作落實,最大限度實現村民利益最大化。
一是加大一次性簽約村民補助標準:村民一次性簽約補助金額每平方米可達項目安置房評估單價20%,若無安置房則為周邊普通商品住宅備案10%進行核算;二是鼓勵村民選擇貨幣補償,推動片區成片連片開發,每平方米獎勵900元,每戶最高獎勵金額可達43.2萬元;三是設置限時搬遷獎勵,對在規定期限內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并搬遷騰退房屋的村民每平方米獎勵300元,每戶最高獎勵14.4萬元(一戶有多棟房屋的,累計不得超過14.4萬元)。
“城市擴容提質發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失地農民在這個過程里不是看客,而是建設者和貢獻者,要讓他們充分享受城市發展的紅利,更有獲得感。”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曹紅杰說,新標準的施行,惠州征地拆遷工作不只是與時俱進地提升補償標準,還將切實關注失地農民的長久生活,真正搭建起針對被征地村民集職業培訓、就業、教育和社會養老保險等于一體化的保障體系,讓失地農民生活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