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的重視,心理健康咨詢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帶動我國心理健康行業迅速發展,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經營范圍含心理咨詢的企業已達13萬家。
然而,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由于缺乏統一規范,且心理健康服務效果無界定標準等因素,容易發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特別是隨著商業模式日漸多樣化,網絡上心理健康咨詢、親密關系修復、陪伴傾訴傾聽等成為商機,出現一些冒充所謂的心理醫生專家,以心理咨詢為名提供“軟色情”“擦邊球”服務等亂象。
個案:想挽回前男友,女子遭遇“心理咨詢師”忽悠
近日,湯小姐向廣東省消委會投訴稱,其通過一情感咨詢服務公司尋求情感咨詢,想挽回與前男朋友的感情關系。該公司的分析師在了解湯小姐的情況后,稱挽回的難度不大并推薦一個2個月的情感私教服務,承諾專業老師提供每天半小時的指導服務,其它時間段可以在線咨詢,對服務不滿意可退款。
于是,湯小姐向該公司支付15900元購買相關服務。第二天,一名自稱專業老師聯系湯小姐,并為其提供第一次咨詢服務,在湯小姐提出要約第二天的咨詢時,該老師卻表示其第二天沒時間,可預約的時間是一周之后,與此前合同約定的每天半小時服務不符,在線的陪聊服務老師也經常不回復信息。
另外,在開始咨詢不久,相關老師就稱湯小姐心理問題嚴重,需要延長咨詢時間,誘導其更換更高額的服務套餐。湯小姐認為其所購買的套餐是分析師事先評估后推薦的,沒完成療程就要求其繼續付費,非常不合理,且在治理三周過程中,該公司只提供六次服務,嚴重違反合同約定,于是湯小姐不僅不同意更換套餐,還要求立即退款。但該咨詢公司稱相關服務是知識服務,無法退款。
接訴后,廣東省消委會工作人員多次與該情感咨詢公司溝通,最終對方同意扣除已上課的費用,剩余部分由消費者承擔15%責任后退還。
注意了解咨詢機構信用信息
記者了解到,2017年國家取消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降低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
目前一些培訓發證機構對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書標準、要求不統一。對此,廣東省消委會提醒消費——在面對這些“專業證書”的宣傳時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切勿輕信。
“關鍵是要注意了解咨詢機構信用信息。” 廣東省消委會有關負責人稱,如確需選擇社會化的心理咨詢服務,應多方面了解咨詢機構的信用信息,可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政府網站或渠道查詢、了解該心理咨詢機構是否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因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或訴訟等。
同時,對于存在不良信用信息的心理咨詢機構,建議不要選擇或慎重考慮。選擇心理咨詢機構時還應當事先了解機構口碑評價、實際服務水平、售后服務和對客戶隱私保護情況,盡量先體驗后消費。
避免一次性繳納高額服務費
心理咨詢服務通常采取預收款方式,消費者在繳納預付費用之后,可能面臨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退費難的風險。
對此,廣東省消委會建議消費者盡量選擇按次支付咨詢費用,或者在付款前通過正式合同方式明確約定服務內容、服務質量、退款計算方式—,“避免一次性繳納高額服務費,減少資金損失風險。”
此外,消費者在購買心理咨詢服務后,要注意妥善保存好付款憑證、合同或協議、宣傳單、發票等證據,以備日后發生消費糾紛時維權有據,當發現心理咨詢機構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咨詢、投訴或舉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優先選擇正規渠道或公益性咨詢機構
當前心理咨詢服務市場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如果確有心理問題,不專業的咨詢不但起不了作用,還可能會耽誤接受正規治療的時間。
對此,廣東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遇到心理問題時,首先應正確面對,積極調整心態。要樹立坎坷挫折是人生必經之路,經風雨受磨煉才能不斷成長的思想認識,對于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要學會講究方法,科學釋放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應分清程度,尋求專業援助。如果發現心理問題比較嚴重或無法自我疏導時,應及時尋求正規專業的機構或人員進行心理援助。
目前,廣東省內各大醫院均有精神科或心理精神科,醫生資質高,專業有保障,消費者如有需要應首先選擇醫院心理咨詢門診。在不想去醫院的情況下,最好選擇當地高校心理學院或者心理健康中心。
比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廣東省心理援助公益熱線電話一覽表》,包括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廣東省心理危機干預專委會、12355青年之聲、醫院、高校、社工等多種心理援助公益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