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快到了,雖然當下已經嚴格禁止給老師送禮,這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種“減負”,可是禁令再嚴,也擋不住過于“熱情”的家長。
近期,深圳一學校沖上熱搜,有網友反映,公明中學初二年級家委會發動所有班級為教師節購買禮品。網友附上的聊天截圖中顯示,微信群中,有頭銜為“2班家委會長”的群成員發言催促:離12點結束只有一個多小時了,請6班和8班盡快處理。當地教育部門回應稱,經過調查,家委會發動所有班級為教師購買禮品情況屬實,是家委會自主行為,學校教師均未參與。感謝家長們對老師的敬意和關愛,同時教育局明確要求學校教師不能接受家長的各種禮品,已通知學校要求家委會將集資款退還家長。
發起“集資”的家長可能本意是搞個熱熱鬧鬧的教師節,同時,也彰顯一下家委會的“力量”,一呼百應。這樣家委會不僅在家長面前顯示了“威信”,還在老師那里“討了好”。這樣做可能比自己給老師送份禮還有力度,有面子??墒?,事與愿違,一邊是家長們未必買賬,看群里的催促就知道,家長們,甚至是其他班級的家委會成員都未必積極配合。家長們有的并不愿意送禮,有的也可能是看不慣家委會這種作風,憑什么家委會成員就能趾高氣揚地要求家長們做這做那呢?而在學校和老師一方,也許是真不清楚家委會個別人做了這件事,等事情在網上鬧大了,當然要出來澄清,把鍋甩給家委會,這不是兩面兒都沒討到好嗎?
給老師送禮在十幾年前特別流行,每到教師節,家長們攀比著給老師送卡、送物,本心不想送的家長也無奈加入。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以各種措施禁止教師收受禮物,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老師的心愿??墒?,面對各種禁令,居然還會出現家長主動出面“集資”的情況,大多數家長又是被迫卷入給老師送禮的無奈之中。
家委會本來是家長群體的代表,承擔著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對教學及管理提供建議,進行監督的作用。家委會不應該有什么“權力”,而是為雙方提供服務。而一些家長代表卻領會錯了家委會的職能,以為自己在家委會,就有引導和指揮其他家長的資格。而個別家委會的引導還不是正確的,要么自以為是,要么假借學校名義傳遞錯誤信息,甚至激發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矛盾……這就不是家委會而是“攪委會”了。家委會還是干點兒積極有益的正事兒,當好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當個好助手,不要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