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為年計劃的76.9%,快于時間進度18.6個百分點。全省完成公路水路貨運量約21.1億噸、客運量約1.7億人次、港口貨物吞吐量約12.3億噸,均居全國前列,為交通運輸行業“十四五”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日前,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靜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踐行黨的宗旨,努力扛好新時代廣東交通人的使命與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的交通力量。
“十四五”基本實現“12312”交通圈
南方日報: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廣東在“十四五”時期是如何部署的?
李靜:“十四五”時期,廣東交通運輸工作將按照穩中求進、適當超前的原則,緊緊圍繞交通強國戰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一核一帶一區”經濟發展格局以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為契機,加快完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到2025年,廣東省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形成,客貨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綜合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內、連接全球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實現“12312”交通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打造國際一流綜合交通樞紐。結合全省綜合交通總體布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和世界一流港口,推動現代化鐵路樞紐建設和公路樞紐轉型升級。重點推進廣州白云機場三期擴建、深圳寶安機場擴建;加快廣州南沙、深圳鹽田港區建設;加快廣州白云站、深圳西麗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樞紐之間的協同銜接,提升交通運輸整體運行效率和發展效益。
構建立體互聯綜合交通網絡。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建設輻射國內外的航空航運網,完善內聯外通的干線交通網,構建高效聯通的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織密便捷惠民的城鄉交通網,形成立體互聯的綜合交通網絡。
發展高品質運輸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鏈條快速化為導向,著力提高客運服務質量,推廣“出行即服務”理念,加強各種客運方式一體協同發展,優化旅客運輸組織,為旅客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服務;以降本增效為導向,加強貨運資源優化整合,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合理分工,強化貨物運輸一體化組織,為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提供經濟高效的貨運支撐;適應客貨運輸需求特征變化,支持運輸企業加快業態模式創新,豐富運輸服務體系。
建設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點打造樂廣高速、深圳外環高速等智慧公路,廣州港、深圳港等智慧港口,京廣高鐵、京廣鐵路等智慧鐵路,廣州白云、深圳寶安等智慧機場,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提升運輸服務智能化水平,打造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需要的智能交通系統。
發展生態友好綠色交通。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交通運輸轉變發展方式,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增強鐵路在大宗貨物運輸的綜合競爭力,提升內河港口綜合服務水平,提高北江、西江、珠江干線利用效率,強化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落實“一超四罰”。加強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加快LNG動力船舶應用及內河LNG加注碼頭布局建設。
化解事故發生四要素風險
南方日報:如何保障安全生產和道路交通安全?
李靜:近期,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在交通運輸領域積極開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為主線,下大力氣化解事故發生的“人、車、路、環境”四要素風險,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優質的出行服務。
一是提升道路運輸“三類人員”安全意識,化解“人”的風險。組織開發了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監管與教育APP終端系統“安字1號”,抓好道路運輸企業法人、企業管理人員、駕駛員“三類人員”教育培訓,徹底解決安全監管層層衰減、“最后一公里”難打通的問題。依托“粵考運安”平臺,組織全省包括客運班車、客運包車和危險品運輸車在內的“兩客一危”駕駛員完成安全承諾簽名近10萬次。采取以考促訓等方式,組織全省“兩客一危”及城市公交駕駛員開展安全文明駕駛培訓考核。目前,已完成13萬“兩客一危”及城市公交駕駛員考核。
二是全面加強重點道路運輸車輛監管,化解“車”的風險。全力推進“兩客一危”車輛智能監管系統,旨在通過人臉識別和大數據等技術自動識別、實時提醒糾正駕駛員的不安全駕駛行為,提高行業安全生產水平。據統計,全省所有“兩客一危”車輛已于2020年實現100%安裝智能視頻監控設備。目前已初步實現對車輛全程動態監控預警功能,通過設備直連方式,可對駕駛員生理疲勞、接打電話、雙手脫把、抽煙、未系安全帶等不安全的駕駛行為實時提醒。在全省危運企業推廣應用電子運單管理,化解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風險。全省1078家營運企業已全面納入電子運單監控管理,累計完成運單468.9萬單,累計運輸各類危險貨物7031.6萬噸,全省危運企業日均上報運單數在1.5萬單以上。
三是開展系統防范化解道路基礎風險,提升“路”的本質安全。在開展系統防范化解道路基礎風險的具體工作中,省交通運輸廳實施“掛圖作戰”,路線圖包含了21個地市重點推進地區、各地市排查參考數、需要整治數、已經整治數、整治率等,并把目標任務逐項分解量化,全面記錄21個地市整治推進情況,體現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公路完成遮擋視線的綠化帶清理、交通信號燈安裝和減速帶建設“一清一燈一帶”共9700處,按照設置“一組減速標志、一塊反光凸鏡、一組停車讓行標識、一組注意村莊的警告標志、一段良好的停車視距”的標準完成“平安村口”建設19042處,已全部完成各項整治任務。
四是多措并舉營造良好的道路運輸“環境”。在客流集中區域建立具備傳統客運站的發車功能的簡約版客運站——招呼站,方便人民群眾出行。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招呼站116個。在高鐵站、城軌站、機場等人流密集的交通樞紐做好集疏運工作,通過道路班車、包車、常規公交、專線公交、短途跨市公交等形式不斷滿足高鐵、城軌、機場旅客的出行需求。截至目前,全省已開通接駁線路2031條,其中短途客運接駁線路373條,公交接駁線路1658條。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工作,完成214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區)廁所整治提升。扎實推進“司機之家”建設,全省共建成40個“司機之家”。提升了貨車司機的休息品質,降低了因疲勞駕駛而引發安全事故的概率。
智慧交通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廣東智慧交通的發展如何支撐新經濟和環保要求?
李靜:接下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將以智慧交通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效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探索構建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圍繞我省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積極推動數字交通建設,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路網智慧管控、肇慶市自動駕駛測試及智慧交通示范區等系列試點示范項目為抓手,推動傳統基建、先進制造以及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多行業多領域的交互融合,推動智慧樞紐、智慧高速、智慧道路、交通大數據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規?;ㄔO。同時,堅持以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為奮斗目標,進一步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系統運行管理和服務的協同性,促進交通運輸一體化、運輸服務便利化、交通管理精細化,做好節假日運輸服務信息化和智慧出行支撐保障工作,積極為人民群眾提供個性、安全、便捷的智慧化數字化交通運輸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三是持續推進綠色交通發展,推動我省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對綠色低碳交通的支撐,大力支持貨運物流信息平臺、綜合出行信息平臺規?;s化發展,提高道路客貨運輸車輛、巡游出租汽車、網約出租車的供需精準匹配度,減少運輸空駛率、空載率;大力推廣新能源運輸工具應用,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充換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