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秋夜,仰望蒼穹,皓月當空,繁星點點,是否撥動你的心弦?
中秋月“十五圓”,亮金星“秀”天宇,9月的蒼穹精彩萬分。金星合月、土木雙星伴月、海王星沖日……今年的行星觀測季已開啟,晴朗的夜晚,金星、木星、土星就會露出真容。
在南京,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一起仰望蒼穹、追星逐月,探索科學奧秘、領略天文魅力。他們是——追星人!
一張值得 驕傲的名片
天文學,是南京一張值得驕傲的名片。
這里,有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我國天文教育的排頭兵——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我國天文與光學高新技術重要科研和發展基地、國家大中型天文望遠鏡及儀器設備研制基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崔向群說:“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1953年毛澤東主席視察紫金山天文臺時指示,我們自己也要造望遠鏡。后來就建設了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廠,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發展成為現在的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時,我們國家把最好的幾個大學的天文系都集中到南京大學并成立天文學系,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大學天文科學與空間學院。無論是天文科研觀測、天文儀器研制,還是天文教育,南京在國內都是首屈一指的。”
那些“追星”的日子
9月的一天,夜空晴朗,適合觀測木星和土星。記者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后圩村九峰山天文臺。過去很多年,因為九峰山山脈阻隔,使得星甸成為交通不太便利的偏遠鄉鎮。不過,這里地處蘇皖兩省交界,有著良好的暗夜條件,隨著高速公路的拓寬改造,交通即將便利,這里也成為南京較好的天文觀測點。
九峰山天文臺由星甸街道主導、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設計,共同建設并打造成開放式的智能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旨在讓普通市民快速入門天文觀測。晴朗夜晚,數名天文愛好者聚在這里,觀賞木星、土星,拍攝深空天體。他們中有軟件工程師、通信工程師,也有醫生、學生,還有自由職業者。調試設備、定時拍攝、網絡直播……大家各自忙碌著。
記者帶你走近他們,傾聽那些“追星”的故事。
“星際獵手”發現300多顆SOHO彗星
●講述人:徐智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讀研究生)
今年5月1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公布了數百顆小行星命名,其中有兩顆是我發現的。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有一顆小行星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叫“徐智堅星”。
我對天文的熱愛和探索已經有十多年了,每一個“追星”的夜晚,我都會守在天文觀測儀前,有時候到凌晨兩點,有時到凌晨三四點,不眠不休。恒星數量龐大,觀測數據量也巨大無比,要想從中發現小行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對我們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競賽。稍不留神,就會出現“意外”,讓別人捷足先登。當然,我的“追星”戰果還是不錯的,這些年一共發現了70顆超新星、4顆河外新星、4顆永久編號小行星、數十顆新變星,還曾發現300多顆SOHO彗星,7顆STEREO彗星,數量居世界第三。
“老男孩”從云層縫隙中抓拍金星凌日
●講述人:何駿(私營企業負責人)
我的主業是在珠江路經營一家公司,銷售電腦產品。但是我愛好天文的年頭,并不比賣電腦短。經常有人問我,每次跋涉上百公里甚至更遠,在野外風餐露宿、通宵達旦,去捕捉一顆顆星星,很辛苦吧?我想告訴大家,看到閃亮星星的一刻,那份激動、那份驚喜,足以忘記所有的辛苦。
2012年6月,整個華東地區陰雨連綿,但我想拍攝金星凌日的天象。通過對整個區域天氣的分析,我把觀測點鎖定在浙江舟山。那時候我還沒有買汽車,帶著一百多斤重的觀測設備,坐火車、轉汽車、倒公交車,終于抵達舟山某觀測點。其實舟山也是陰雨天,但我巧妙地抓住了云層的縫隙,最終拍到了一半的金星凌日。也是在2012年,我為了追一顆彗星,從浙江安吉,到江蘇南京、盱眙,再到山東泰安,用一周時間追逐3000多公里,終于在泰山上追到了它。
“天文小白”去年剛完成深空新秀
●講述人:高飛翔(國企員工)
2020年5月18日,我第一次跟隨資深天文愛好者去野外觀測,目的地是江蘇盱眙鐵山寺,第一個拍攝目標是M101漩渦風車星系。
這張圖片,可謂來之不易。那天,我們一行六人到達觀測點后,就開始架設器材,趁著天光尚亮,要把器材組裝調試完畢。這樣,入夜后就能立刻投入拍攝。我早早架設好了器材,坐等北極星升起后精確對極軸??墒且驗椴皇煜づ臄z流程,我通過極軸鏡對好極軸后,就無從下手了。同伴們看出了我的尷尬,主動來幫忙,如何做曲線、實現自動對焦,如何校準、導星,再到拍攝,一步步耐心地教我。經過一夜的連續拍攝,第二天清晨,同伴們又手把手教我通過天光拍攝平場幀,教我調整曝光時間,等等。我就這樣完成了深空新秀。
后來的一年多時間里,只要有好的天氣,我都會和大家一起到野外拍攝深空天體,慢慢掌握并熟悉了各種拍攝技巧。
浩瀚星空點亮科學夢想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載著三名航天員凱旋而歸。10月3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發射升空。2021年是中國航天大年,在航天事業發展的帶動下,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對浩渺宇宙的探索,“航天迷”“星空粉”也越來越多。
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秘書長許軍曾多年擔任金陵晚報記者,長年在《金陵晚報》開設《仰望星空》欄目,為讀者進行天文科普。他說:“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正規天文社團組織數量一直在增加,天文愛好者更是增加迅速。2000年前后,南京地區活躍且有一定觀測經驗、能聯系上的天文愛好者只有20人左右,而現在南京地區活躍的天文愛好者,保守估計達數百人。”追星逐月的過程中,許軍發現社會各界對天文科普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每年都有眾多學校聯系協會,開展天文科普進校園活動。
“天文是比較容易吸引小孩的。”崔向群說,為廣大市民,特別是孩子們科普天文知識,并不是說讓他們都成長為天文學家,當然這里面會有天文學家。天文包含很多門類的學科知識,比如天文探索、天文觀測設備使用,既需要數理化知識,也需要生命科學知識,科普天文知識,就是給孩子們一個機會,引導他們走進科學、對科學產生興趣,將來就有很多人會選擇從事科學和相關技術領域的工作。
許軍說:“現在是‘全民追星’的好時代,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一方面將常態化開展公眾天文科普活動,另一方面將在天文專家的指導下,讓有一定特長方向的天文愛好者去做一些科研輔助工作。”
“我曾經建議充分發揮天文優勢,建設南京天文館,更好地開展科普教育,對此南京市也很重視,這項工作正在推進中。”崔向群說,南京的幾個天文機構和中科院南京分院有一個構想,希望集合中科院系統和在寧高校的天文科研優勢,在南京建設一個天文科學與技術的科創中心,推動該領域的產學研融合發展,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貢獻科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