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中提出,要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使賠償數額充分反映知識產權市場價值。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推進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清單任務落實,率先形成了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司法適用操作規則和實踐樣本,有效打擊和遏制了惡意侵權、重復侵權行為,大力推動了深圳特區構建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為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特區”樣本。
全面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2020年10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發布,第17條便明確提出要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
圍繞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具體要求,深圳中院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主動承擔《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增設的“司法保護”專章起草工作,積極推動將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納入特區立法。修訂后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明確規定6種知識產權侵權情形可從重確定懲罰性賠償數額,以特區立法的形式,在深圳地區全面建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2020年11月,深圳中院針對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中賠償標準不明確、數額低導致賠償落地難、懲戒震懾力度不足等瓶頸問題,出臺《關于知識產權民事侵權糾紛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創新性地細化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四項具體操作規則”,包括細化“故意”和“情節嚴重”的具體情形,明確懲罰性賠償基數的計算方法及考量因素、懲罰性賠償倍數的確立原則和具體依據、懲罰性賠償與行政罰款及刑事罰金的關系等,為司法實踐適用懲罰性賠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
《指導意見》是全國首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指導文件。這一制度不僅彰顯了司法的公正嚴肅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還對惡意侵權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提高侵權賠償數額,發揮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威懾力
準確運用制度規則,提高侵權賠償數額,發揮了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威懾力。
2018年年底,知名珠寶品牌卡地亞公司發現幾家深圳珠寶企業大量銷售假冒卡地亞注冊商標權的珠寶產品,侵權行為經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后仍未停止。于是,卡地亞將這幾家企業告上法庭。
該案代理律師蔣南頓表示,此案一審法院只判決被告賠償15萬元,雖然贏了官司,但認定的賠償數額明顯偏低,侵權人在如此低廉的違法成本面前,很大可能會選擇繼續侵權。
2021年年初,卡地亞公司上訴至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期間,深圳中院認為幾家企業屬于“明知故犯”,侵權行為情節嚴重、影響惡劣,適用懲罰性賠償,最終判決被告賠償卡地亞共計100萬元。
未來將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和新興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創新是深圳的城市特質。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守護深圳的城市生命線——科技創新。
《指導意見》出臺以來,深圳法院判決了維沃公司訴優品通公司等“vivo”商標侵權案、沛納海公司訴網銘公司商標侵權案等一批案件,合計賠償金額超億元。
亮劍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認定專門針對騰訊微信軟件刷虛假流量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賠6562萬元,釋放讓權利人不再“得不償失”的鮮明司法態度,維護互聯網市場競爭秩序。
探索最嚴格的專利權司法保護新機制,在深圳實施全國首例專利訴訟“先行判決+臨時禁令”裁判方式,避免大疆公司遭受市場銷售份額下降等損害。
在審理的維沃公司訴優品通公司等侵害vivo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中,按照獲利金額的3倍確定賠償數額,提高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違法成本,彰顯加大對知名商標保護的價值導向,助力創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未來,深圳法院還將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和新興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標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