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前的毛衣、畢業時的博士服,創辦南京試驗鄉村師范時的招生公告,編寫的平民千字課……10月18日,在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南京曉莊學院師德教育館開館。據悉,這是迄今為止,聚存陶行知文物、史料最多的場館,也是全國第一家師德教育館。
該館位于南京北郊勞山腳下的南京曉莊學院行知園。當天上午,在開館儀式結束之際,記者步入師德教育館大廳。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達3.6米的陶行知雕像,這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開館所作的新作。雕像表情莊重,目光深邃。左手持書,身姿微微前傾,似正在臺上演講,闡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塑像立意在于表現陶行知偉大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成就,”前來參加開館儀式的吳為山表示,此前為塑像他研究了大量史料和陶行知研究成果,“我在這里塑造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就是讓他永遠在這里講述自身、講述人生、講述他心中的愛,讓所有人走進這里時,可以聆聽他的教誨。”
師德教育館共兩層,面積1.1萬平方米,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為素材,以“四有好老師”為主線,挖掘1600多件珍貴史料、文物,采用展板、實物、情景重現和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全面展示陶行知為中國教育事業奮斗、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以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教育館展陳由序廳、尾廳、“理想信念展廳”“道德情操展廳”“扎實學識展廳”“仁愛之心展廳”四個主題廳和一個專題展廳組成。整個展廳將文物和史料解構成場景畫面,為形式設計賦予內容深度,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展體驗。
據介紹,教育館內珍藏了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7件,三級文物11件。在道德情操展廳中,記者看到,一套陶行知的面模和手模尤為引人注意。陶行知摯友、著名藝術家許士騏,即刻摹成陰模,翻制而成。面模和手模的制成讓陶行知的最后遺容被留存下來,供后人瞻仰,同時,它們還含有“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寓意。
在扎實學識展廳中,還陳列著一件看起來非常普通的毛衣。當時由于國民黨當局的政治迫害和經濟封鎖,育才學校陷入經濟困境,艱難的生活使陶行知先生時常挨餓受凍,最終病倒。 這件毛衣,不僅帶去了溫暖,更是帶去了黨中央的牽掛,陶行知一直把它藏在箱底舍不得穿。如今這件毛衣的原件珍藏在館內,成了這一段歷史的紀念。
記者了解到,師德教育館所在的行知園是陶行知當年辦學原址的核心區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發源地和實踐地,占地約100畝,還包括陶行知紀念館、陶行知墓、曉莊十英烈紀念碑等,是陶行知生平展示、教育思想研究、師德師風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被授牌“江蘇省師德教育基地”“南京市師德教育基地”,是南京和省內外許多學校教師和師范生入職、入學的第一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