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騰沖銀杏村一片金黃色,宛如美麗的童話世界。銀杏村房前屋后、村里村外有連片的銀杏1萬余畝,共4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樹齡的有1200余株,已成為云貴高原最古老、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銀杏古村落。有詩贊道:“樹木樹人六百春,拔地參天蔭子孫。歲月流金秋色里,中國銀杏第一村。”
六百年傳承的“綠色銀行”
騰沖銀杏村歷史源遠流長。據考證,遠在宋、元時期,這里就有少數民族居住,并世世代代種植銀杏樹。
如今,銀杏在江東社區十個古村落均有分布,形成了江云、陳家寨、壩心、四合四大古銀杏群。2007年12月,銀杏村對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進行普查,樹齡300年以上的有200余株。樹齡最大的那棵有1300多年,樹高29米,樹圍6米,樹冠16米×18米,被命名為“銀杏王”。銀杏村對50余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銀杏樹實行了掛牌保護。
江東社區六百年來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銀杏文化,銀杏樹被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被譽為“生態樹”“長壽樹”“養老樹”“和諧樹”“愛情樹”“感恩樹”。世世代代的江東人,奉行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古訓,子子孫孫精心守護,持續不斷地在房前屋后和大路小巷旁種下了許多銀杏樹,共享銀杏果,這一習慣傳承至今。
銀杏村還有新婚夫婦種植銀杏樹的家風家規。新婚夫婦,不僅要對家中的銀杏樹鞠躬、跪拜,在蜜月期間,新婚夫婦還要親自種植銀杏樹,寄寓百年好合、果實累累、發枝發葉、后裔蕃昌。村民介紹,江東社區銀杏樹還是鄰里和睦的紐帶,每年,村民收白果后,都會送點給周邊栽公樹的人家,感謝公樹傳花授粉;自家伸展到隔壁家土地或者庭院空間的銀杏樹枝上結的果,一家一半互惠互利。
銀杏村的銀杏按樹冠分類有塔形、立枝、垂枝,按種子分類有長子銀杏、圓子銀杏、佛手銀杏、飛邊銀杏等類型。銀杏村的銀杏果圓而大,顏色翠綠,味香甜糯,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其中的上品,市場價每公斤最高達120元,是一般銀杏的4~8倍。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銀杏村歷經600年風雨,造就了綴玉披金的杏林秋色。人與銀杏相生相伴,人與自然高度和諧,江東人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起美好家園。
“金葉子”飛進家家戶戶
僅有一千多戶人家的銀杏村,擁有三千多株古銀杏樹,加上現代栽種的三萬多棵銀杏,每當秋末初冬,銀杏村便被金黃色的銀杏葉覆蓋。秋風徐徐,半空撒金,繽紛如黃蝴蝶,形成一村一景、一戶一景、一步一景的生態景觀。
由于受多種條件制約,江東村曾經是固東鎮最窮的自然村。十多年來,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東社區依托特有的連片古銀杏樹林,發揮“山、水、林、瀑、峽”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努力闖出了一條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助力群眾致富的新路子,村民切切實實地端上了“金飯碗”。
“村莊變景區,農舍變旅館,村民變導游”。江東圍繞“一葉、一果、一居、一繡”,實施“四大工程”,把賞“銀杏葉”、吃“白果宴”、購“白果禮”、住“銀杏家”做成產業鏈。以做“白果宴”出名的農家樂戶數從2008年的8戶發展到2019年的168戶。民居旅館床位從20個增至1632個。如今的江東,就連掉落地上的銀杏葉都變廢為寶,老人們將其編織成花環出售,每月有兩三千元的收入。
2020年,銀杏村接待游客4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000余萬元,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萬元以上。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江東社區也成為騰沖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示范點。
銀杏小鎮列入“全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后,以“七彩夢幻、四季江東”為總體定位,以“一葉染黃歲月,七彩光耀四季。阡陌倒映鄉愁,庭院溫暖光陰”為形象定位,營造“春看花、夏耕田、秋摘果、冬賞景”的四季旅游氛圍,高起點、高標準、寬視野編制了特色小鎮發展總規。
銀杏樹當上“形象大使”
銀杏樹因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顯著,種植地域從農村擴展到了城市,騰沖市一條條城區主干道變成了銀杏大道。夏季綠意盎然,秋季“幸福果”累累。
而江東村的糯白果品質優良,在騰沖得到大量種植,2015年注冊“江東糯”品牌,深受市場青睞。
深厚的歷史積淀、20多年的大力發展,騰沖在銀杏規?;N植、產業化發展和銀杏文化的保護開發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國際市場無論是對銀杏鮮果還是銀杏葉及其制品的需求都在不斷擴大,銀杏的綜合開發利用前景更加廣闊。
2019年,銀杏樹被確定為騰沖市的“市樹”,成為代表一座城市文化底蘊、人文景觀、精神風貌的植物形象大使。
銀杏村600年的堅守,在高黎貢山下的火山臺地上,譜寫了尊崇自然、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奇故事,打造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云南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