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天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征求意見稿)》后,為加快推動本市體育強市建設、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增強人民體質健康水平,近日,本市再次發布關于征求《天津市“運動之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修改意見的公告。
未來5年,本市將通過多種形式,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群數量,健全體育賽事體系,逐步形成體育會展體系,使得人民群眾健康指數更高。
文化基礎堅實
天津擁有崇尚體育的悠久文化歷史。運動基因已經融入天津精神之中,張伯苓“奧運三問”、精武文化、“南開五虎”、天津女排精神等崇尚體育的文化成為天津人民勇于拼搏、不畏艱難的精神力量,為實施“運動之都”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社會基礎深厚
天津人民擁有健康的體魄。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45%,人均壽命高達81.69歲,成為推動“運動之都”建設的深厚社會基礎。
發展目標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群顯著增長,占戶籍人口的48%以上,形成“人人參與體育運動”的社會氛圍。
優化完善15分鐘運動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平方米以上,50%以上的鄉鎮街道體育工作達到“四個有”,即:有體育公園、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有定期舉辦的鄉鎮街道(社區)運動會、有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區體育協會)。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保持在92%以上,使運動成為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成為推進天津健康發展的支撐性力量。
重點任務
推動天津特色體育文化建設。加強體育、文化、旅游等深入融合,促進“運動之都”宣傳與推廣。依托“排球之城”建設,發揮體育名人的經濟社會價值,促進以“三大球”“三小球”、冰雪運動為核心的運動項目文化建設。
引導各類人群積極參與
廣泛開展老年人、婦女、青少年、農民、職工、機關干部、殘疾人等體育運動。落實工間運動制度,推廣居家健身活動和廣播操、課間操,推進冰雪運動“七進”活動。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活動,達標率保持90%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良率分別達到50%,青少年普遍掌握1-2項運動技能。
健全體育社會組織網絡
完善各級體育總會建設,實現區級體育總會全覆蓋,50%的鄉鎮街道有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區體育協會),創建居民(村民)健身會800個。每年培養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于2000人,建立指導員和志愿者“二位一體”管理機制,推動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參與市民運動志愿服務活動。
統籌全民健身場地建設
吸引政府、企業、金融、中介等各類機構,參與到本市各類體育運動設施建設和各類場館運營。市區兩級政府要投入財政資金,持續完善15分鐘運動圈。50%的鄉鎮街道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改造社區體育園500個。
加強城市空閑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建筑屋頂等資源的公益性利用,重點建好海河下游帶狀公園、鐵道健身公園、環團泊湖沿岸體育設施。
大力開展體育人才培訓
支持各類體育培訓機構發展。利用體育公園和鄉鎮街道社區運動場地開展公益培訓,讓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成為群眾體育人才的培訓培養基地;利用專業運動場館和訓練基地開展專業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培訓,努力把天津建成“練體育到天津”的體育人才培養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