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控、系統監測,“紅火蟻云采集”小程序普及全省,手機上也能實現紅火蟻群防群控;精準幫扶、實地指導,廣東省農技“輕騎兵”深入一線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助力果農、茶農攻克關鍵技術;整合資源、統一規劃,在全省搭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辦體系,以數字化、系統化新方式解決土地撂荒、整合整治等問題……
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農業農村廳瞄準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目標,圍繞農業產品保供、現代農業提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等工作,明確七大項35小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事項,聚焦紅火蟻防控、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托管、農業保險等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以扎實的工作和良好的成效積極回應農民的期待和關切,努力贏得農民群眾真心點贊。
智能化數字化設備??
助力紅火蟻防控
“以前的方法經常殺不干凈,新的二階段法先誘后殺,精準投放,效果特別好。”省農科院植物保護所研究員呂利華說,他們對新式的餌劑型殺蟲劑進行了田間藥效測定,約有10款殺蟲劑防效達70%以上,其中3—4款的防效超過80%。
廣東是紅火蟻發生最早、面積最大、程度最重的省份,紅火蟻防控是大事、要事、急事、難事。為此,我省把“紅火蟻等動植物疫病防控”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列入廣東“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和林業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納入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同時出臺《廣東省防控紅火蟻若干措施》《廣東省紅火蟻防控三年行動方案》《廣東省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等方案,并印發部門防控任務清單和技術指引。
省農業農村廳積極響應,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基本形成全省上下聯動、協同配合的防控機制。組建“省、市、縣、鎮”四級技術指導隊伍,加強技術指導服務,集中對廣州、惠州、清遠、湛江、茂名等疫情重發生區開展幫助處置工作;聯合市、縣級專家做好本行政區域紅火蟻的監測普查、防控效果調查評價等工作;依托鎮級農技服務站和1800多家紅火蟻藥劑零售門店為群眾提供科學選藥用藥等技術指導服務。
除了推進政策落實,委派專家現場指導之外,無人機、小程序等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平臺也逐漸應用于防控工作。“最好能及時監測發現紅火蟻,在其發生面積較小時就將其殺滅。”瑞豐公司總經理李慎磊介紹,“紅火蟻云采集”小程序上線之后,通過手機拍照上傳,系統就能自動獲取蟻巢位置,相關信息將反饋至主管部門,專業機構可以立即開展當地的紅火蟻防控工作。
截至9月30日,全省實施防控面積632萬畝次,4級及以上發生水平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公共區域基本控制在3級及以下發生水平。全省沒有發生因紅火蟻蔓延危害而造成耕地連片丟荒和人員嚴重傷亡事故。
農技“輕騎兵”??
指導農業生產一線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省農業農村廳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把創新落在“點子上”,把工作沉到“路子上”,以打造“廣東農技服務鄉村行輕騎兵”為抓手,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送農技到田頭,讓農民嘗甜頭。
“由于行業隔離信息不暢,茶農無法在周邊采購到足夠的有質量保證的有機肥,省農技服務‘輕騎兵’的到來,及時為大家答疑解惑,打破信息屏障,解決了有機肥成本高、用不好的問題。”河源市紫金縣茶業協會會長張建中說,在省農技服務“輕騎兵”指導下,“紫金蟬茶”產業呈現出可喜的大踏步發展,茶農技術、產品品質、茶園環境等方面都顯著提升。
“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是對農業生產的新要求,從業者必須要從“管產品”升級為“管全產業鏈”,這其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農技服務。在此背景下,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圍繞《廣東“百團萬人”農技服務鄉村行工作方案》成立了一支廣東農技服務鄉村行隊伍——農技“輕騎兵”,通過省市縣鎮四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聯動,創建“1+20+100+1000”,即1個總隊、20個支隊、100個大隊、1000個小分隊的推廣服務運營架構,從產前發展規劃、產中技術服務、產后市場營銷等方面做好廣東農業產業系列農技推廣工作。
農業生產托管??
為農民種田請“保姆”
當下,農村勞動力不足,誰來種地是一個難題。省農業農村廳大力推動發展農業生產托管,創新搭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辦體系等措施,有效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以及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時代命題。
廣東以丘陵山區為主,土地細碎分散,農戶組織化程度較低,生產托管服務組織交易成本較高,沒有準公益性的協辦體系,服務組織很難進行規?;?。為破解這一難題,省農業農村廳在全省搭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辦體系,打造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縣級運營中心、鎮級服務中心和村級托管員的三級服務平臺。
化州市針對土地細碎分散的瓶頸,創新了“村集體流轉集中+生產托管”的模式。那務鎮那冰村引導小農戶將耕地流轉至村集體經濟組織,按500元/畝保底農戶收益,再交給翔龍農業公司全程托管。“因為公司可以進行水稻全鏈條托管服務,我們村的晚稻現在增加到620畝,其中撂荒地就有200多畝。”那冰村一名村民說。
目前,全省已建立生產托管縣級運營中心17家,鎮級服務中心數量63個,培育村級托管員765名,整合農機手1218名,整合農機1316臺(套),培育生產服務型合作社或聯合社399個,協辦體系已完成了40萬畝托管服務對接任務。組織開發廣東現代農業服務平臺,今年7月上線生產托管小助手模塊,初步實現了生產托管服務下單、合同簽訂、作業實施、作業驗收、項目支付等流程的線上化。目前,全省已有110家服務組織入駐小程序,共創建1200多筆訂單,發生服務費1600多萬元,服務面積11萬畝。其中韶關市曲江區初步實現了托管服務訂單的全部線上化處理和實施,農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對托管服務的采購、監督和結算。
將生產托管與土地整治、撂荒地復耕等工作相結合,探索了由村集體、合作社、托管員統一組織的三種集中連片托管組織模式。引導服務組織創建100多家生產托管示范基地,探索土地集中+生產托管+訂單農業的全鏈條服務模式。以江門臺山市水步鎮聯興村示范基地為例,農民合作社整合了當地200多戶1477畝土地,江門天禾農服公司作為牽頭服務主體提供全程托管服務,第三方公司負責稻谷回收。通過專業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示范基地水稻早造平均畝產984斤,高于本地自耕農戶100斤以上(濕谷),收購價比同品種同期市場價高7—10元/百斤。生產托管后,農戶有更多時間外出務工,按照每造水稻平均用工20個工作日,若是在本地就業,直接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一些農戶還通過加入生產服務隊、農機合作社等方式,在農業服務領域實現轉產就業。韶關市曲江區勝意合作社反映,無人機飛手年收入可達5萬—10萬元。
2021年廣東全省31個生產托管項目共完成生產托管服務面積62萬畝,建立農業生產托管示范基地79家,推動撂荒地復耕5.11萬畝,水稻種植全程托管每畝節本增效200元以上,經濟作物托管節本增效平均在1500元以上,村集體通過提供中介服務每畝增收在5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