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娛樂圈多位明星接連翻車,與其綁定的品牌深受牽連。在此背景下,“唱歌不走音、跳舞不搶拍、容顏不會老、人設不塌房”的虛擬人能否借勢上位,搶占更多的商業版圖?在業內人士看來,2021年被指為虛擬人元年,各個平臺上虛擬人遍地開花,但大多數虛擬人仍舊難逃“小眾”定律,由于無法獲得龐大的流量積累,虛擬人要想搶活并不容易。
打造虛擬人,南京公司入局“試探”
今年9月,在深圳文博會南京展臺,虛擬人“葉靖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她在現場當起了“講解員”,通過全息投影和AI智能介紹南京古往今來的精彩。
在10月召開的2021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上,“葉靖雯”再度亮相,向觀眾展示動漫版南京地標建筑圖。
“葉靖雯”是南京靈瞳影視動畫有限公司(下稱靈瞳影視)打造的體育動漫——《飛吧!籃球》的女主角。公司合伙人、運營總監李雨羚介紹,過往籃球題材番劇中,通常是男生為主角,隨著她經濟的發展,公司創作團隊認為“為何不能創作一個女性籃球運動員角色”,于是“葉靖雯”應運而生。
“葉靖雯”是廣義上的虛擬人,凡是依托于動畫片劇情存在的人物IP(知識產權),都可以歸于此類,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迪士尼旗下人偶。目前站在風口的,則是狹義“虛擬人”,即利用數字技術建立仿真人形象,并通過網絡和其他大眾媒體開展各類演藝活動的數字藝人統稱。
最典型的,如新近橫空出世的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10月31日以來,她總計發布了4個短視頻作品,憑借著志怪故事風,目前在某平臺的粉絲量已近800萬。柳夜熙的突出特征,就是形象增加了劇情感,肢體語言和形態看起來更為成熟,給用戶的體驗更為真實。
這也是靈瞳影視的下一個發力點。明年1月,公司將公布另一位虛擬人,“她不是懸浮的個體,公司會制作長篇番劇,來塑造她的形象性格、身世背景、成長路徑等,讓大家相信——她就是存在于現實生活中。”
靈瞳影視于去年4月22日成立,20個月的時間里推出兩位虛擬人,這正是虛擬人行業快速發展的縮影。一方面,今年年初,9歲的中國虛擬歌姬洛天依首次登上央視春晚,標志著虛擬藝人開始走入主流文化圈;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虛擬人的數量急劇膨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新出、較有知名度的虛擬人已經突破20位,同時虛擬人的發展邊界迅速擴張,音樂、時尚、直播、綜藝等領域都出現了虛擬人的身影。
在李雨羚看來,虛擬人產業如今的景象,得益于一些科技公司開放底層技術,創作門檻大大降低。此外,不少人認為虛擬人可能是打開元宇宙世界的一把鑰匙,“公司也想借此對元宇宙做個試探”。
出道即巔峰,每次出場經費“在燃燒”
據了解,虛擬人的收入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像傳統明星一樣接廣告、商演和品牌代言;另一種是通過粉絲用戶直接變現,比如直播帶貨、販賣周邊產品等。
隨著知名藝人頻頻上演“翻車”“人設崩塌”的劇情,虛擬人會否迎來商業變現的春天?一個細節是,日前某明星被曝負面事件,多個品牌宣布與其解約,其中一個品牌秒換虛擬人為新代言人。
“明星有太多人設崩塌的前車之鑒,而‘虛擬人’ 在打造人設后,這種風險微乎其微。”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說道。
事實上,不少品牌已經陸續推出虛擬形象代言人。比如花西子同名虛擬形象代言人、屈臣氏的“屈晨曦”、歐萊雅的“歐爺”、鐘薛高的“阿喜”等。但李雨羚直言,虛擬人變現之路仍然漫長。
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商業價值上來說,目前真正成功破圈的虛擬人少之又少。今年5月,虛擬數字人AYAYI亮相,首發帖的點贊量超過11萬,此后吸引到嬌蘭、安慕希等各大品牌的青睞。但記者發現,AYAYI經營的社交賬號人氣已經大不如前,幾天前,與某化妝品品牌合作的帖子點贊量剛剛過百。
發布時聲浪較大,新鮮勁兒過去歸于沉寂,這是許多虛擬人“出道”后的人氣曲線。在目前火熱的直播帶貨領域,由于無法體驗產品,虛擬人帶貨效果更是大打折扣。比如虛擬人“翎”帶貨口紅時,居然能說出試用口紅的感受,遭到許多消費者的質疑反駁。
值得一提的是,虛擬人的每一次出場,都意味著“經費在燃燒”。柳夜熙發布的首支視頻僅2分零8秒,拍攝成本達到100萬元。靈瞳影視擬推的下一個虛擬人,總計成本也達到50萬元。
張毅稱,虛擬人在養成階段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要比真人偶像更多,現階段國內單支虛擬人單曲的制作,成本高達200萬元,而流量傳播等方面的花費也相當龐大。一旦在傳播過程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很有可能導致投入資金后生產內容無法變現的情況出現。
依劇本打造,“完美人設”如何破圈
虛擬人的完美人設,在圈層以外的消費者來看,又是另一番解讀。喜愛追星的南京姑娘田雨直言,虛擬人是按照劇本打造的,如果這些虛擬人“完美得和假人一樣”,普通人是很難與他們建立情感鏈接的。真正的大明星,其人生自帶的傳奇性和戲劇性是虛擬人永遠達不成的。
張毅也表示,虛擬人在設計之初就有明確的受眾群體和主攻領域,因此發布后會首先在一個圈子內引起反響。在一定的流量積累后,虛擬人會謀求商業化變現。粉絲經濟依然是虛擬人最重要的變現手段,目前頭部IP蓬勃發展,但其他IP由于缺少穩定的粉絲群體,在傳播屬性上相對較弱,因此無法迅速獲得龐大的流量積累,商業化的過程較為艱難。
這也意味,除了通過技術發展提升虛擬人的故事感、互動性,傳統藝人的人設運營、商業化場景拓展,虛擬人一個都不能少。
記者了解到,在日前召開的一次機構調研中,科技公司英偉達中國區負責人透露,包括虛擬人在內的數字虛擬人技術分為“三步走”:實現超寫實,擁有對話能力,識別表情情緒。目前前兩塊已經實現,后者還處于初期。
公司判斷,未來3-5年內,虛擬人融入日常生活極有可能實現,但虛擬人、虛擬主播這些業務場景是賺眼球的,更關注的是真正能落地、幫助到大家的實用應用場景。比如未來可以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在店里做一個數字的點餐員,虛擬人的巨大前景正是藏于這樣的落地業務場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