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汕頭市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活動舉行,67個項目集中亮相,總投資約1107億元。這不僅是近年來汕頭單季度重大項目一次規模罕見的“大手筆”投資建設,也是推動汕頭在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的重要舉措。
當前,汕頭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把項目建設作為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統籌抓好各類要素保障,高站位謀劃、高標準開展、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力爭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出更多貢獻。
此次第四季度集中簽約開工投產一批既利當前又管長遠、既揚優勢又補短板的重大項目,將為汕頭實現“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推動2022年汕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澎湃動力、積蓄更強大動能。
按下大項目建設“快進鍵”
在南澳縣前江碼頭8海里的勒門島海域,35臺風機呈兩列縱隊矗立于大海中央,每臺風機的輪轂距離海面為103米,風機扇葉長75米,它們迎風而立,陣容壯觀。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汕頭市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大唐南澳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順利迎來投產。該項目總投資60.58億元,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751.17GWh,產值5.65億元;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5萬噸。
今年以來,汕頭市重點項目總體建設進展順利。1—11月,汕頭市4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80億元,其中58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6.74億元,提前完成省年度計劃任務,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9.2%。全年四個季度共集中開工131個項目,總投資超1144億元。
記者從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了解到,今年汕頭充分發揮市重大項目建設總指揮部和15個專項指揮部統籌協調作用,以及市、區兩級上下聯動機制,指揮、協調、督促推進全市重大項目謀劃、建設和運營。完善市領導掛鉤聯系、工作任務清單、亮燈評價通報等制度,聚焦“落地、開工、投產”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實時掌握項目建設進展,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保障重點項目用地用林用海指標,全力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優化項目審批流程,把有限的要素資源用到帶動作用明顯的重大項目上,形成要素集成效應,保障省、市重大項目加快實施。今年以來,獲得2021年專項債額度155億元、一般債18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5.59億元、省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6060萬元;批準汕特燃機電廠、潮汕環線京灶大橋、疏港鐵路、粵東城際鐵路汕頭至潮汕機場段、國道G539線蓮陽大橋至南澳大橋等重點項目建設用地50宗,總面積4497畝;批準用林項目21宗,使用林地372畝;批準建設用海項目7宗,用海面積4739畝。
一個個重大項目就像無數個超級引擎,不僅是穩投資、促增長的“壓艙石”,也在加快補齊汕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弱項,為廣東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堅實支撐。
拉動“三二一”全產業鏈發展
產業是發展的支撐,工業是產業的核心。為此,汕頭提出堅定不移把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擺在經濟發展的首位,橫下一條心把“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抓牢抓實抓到底,全面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圍繞“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汕頭將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即以數字經濟為先導,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賦能紡織服裝、玩具創意兩個特色優勢傳統產業鏈式發展,著力培育一個大健康產業,實施“百億企業、千億產業”培育計劃。
記者從汕頭市工信局了解到,從國家層面看,“三新”和“一大”均為各國排兵布陣爭奪的朝陽產業,我國已列入“十四五”規劃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兩特”都是我國關系民生的傳統支柱產業,同時也是不可取代的行業。從省層面看,“三新兩特一大”產業很好地對接了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在汕頭市的重點產業布局。從市層面看,將有力破解汕頭產業長期低端發展的問題,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極大提升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的比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扎實基礎,為“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集中簽約開工投產的67個項目中,產業項目約占2/3,涵蓋能源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傳統產業升級等領域,包括擬投資105億元的華能“十四五”能源建設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立訊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心基地項目,總投資40億元的汕頭市濱海臨港產業片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總投資5.3億元的深汕數字科創產業園(含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等。
在這當中,立訊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心項目投資方向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為主,產品主要應用于5G通信、遠程醫療、智能安防、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等領域。項目達產后計劃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年稅收2億元、創造不少于4200個就業崗位。
而在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中,汕頭也明確將以立訊精密等重大項目為牽引,依托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和“粵東數谷”等平臺,大力引進消費電子、5G通信產業為主的上下游關聯產業,加快發展跨境金融、跨境電商和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打造超1000億元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這批“含金量十足”的重大產業項目,將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有效拉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全產業鏈發展,加速形成助推汕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區域能級
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關鍵在于加快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構建聯通內外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絡。
此次集中開工項目中,粵東城際鐵路汕頭至潮汕機場段備受汕頭及周邊市民群眾關注。該項目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推動粵東地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對實現汕潮揭中心城市“半小時通勤圈”和粵東地區“1小時交通圈”具有重要意義。
汕頭段項目總投資182.29億元,起于汕頭站,經中山路、206國道,引入潮汕機場站,全線設置10座車站,將區域內主要經濟據點、人口密集區和交通樞紐“串珠成鏈”,助推汕潮揭都市圈建設步入“快車道”。
除了粵東城際鐵路之外,此次開工的項目還有汕頭廣澳港鐵路、南澳聯絡線一期工程、潮汕環線三期京灶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工程。這些項目是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拓寬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亦是汕頭補齊交通歷史欠賬、提升區域發展能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抓手。
記者從汕頭市發展和改革局了解到,1—11月,汕頭全市共完成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投資414億元。其中,汕北大道(鳳東路)、中山東路東延工程全線貫通;汕頭至汕尾鐵路汕頭段練江特大橋連續梁群施工主跨順利合龍,汕頭灣海底隧道單洞突破1000米。
隨著一批批交通工程的開工建設及建成使用,進一步促進汕頭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不斷提升“先行官”輻射帶動能力,為建設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提供強力支撐。
與此同時,謀劃和部署一批民生工程建設,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如總投資4.67億元的潮陽應急取水工程,擬在揭陽市榕江榕南總干渠入口處新建泵站取水,鋪設輸水管道沿總干渠、S234省道走向、在關埠港底村附近轉向引水至飛英水庫,通過6.54公里飛英水庫排洪渠自然過濾沉淀后流入河溪水庫調蓄,應急供原水給潮陽區各水廠。該項目的建設,將解決潮陽區因長期干旱導致近期水資源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
事實上,補齊民生基礎短板問題,是汕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抓手之一。該市持續通過推進民生工程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凝聚形成汕頭加快建設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