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6日,株洲市區空氣優良天數累計達到300天,提前半個月實現了“藍天300天”目標,預計今年全年株洲市區空氣優良天數能達到309天以上。湘江株洲段水質持續保持Ⅱ類,省控水質綜合指數在湘江七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源頭水源地;全市預計新增造林面積9.77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2.11%,濕地保護率穩定在71.68%以上……這組組數據,充分展現了過去一年中,株洲生態環境工作者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所做的耕耘與努力。
株洲能取得這些成績,關鍵在于黨和政府的領導。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工作,持續完善市生環委及其辦公室運行機制,健全長效管理制度,形成市區聯動、部門協作、統一高效的工作格局。同時,主動接受志愿者監督,開展“六五”環境日主場活動、生態文明“六進”活動,創作了一大批極具株洲特色的文化產品,動員全民參與生態環境工作。其中,該市原創的《生態文明之歌》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優秀作品獎”。
環境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強有力的舉措和手段。今年株洲密集開展“環境隱患大排查”專項行動,并持續發揮“一單五制”作用,對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實施動態管理,進一步加快了問題整改進度,及時回應了群眾訴求。中央、省交辦株洲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均達到了序時進度。同時,主動對已整改到位的環境問題進行“回頭看”“后督察”,確保了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的質量。
株洲精準施策,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中縱深發力,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任務。堅持從工業廢氣、汽車尾氣、面源污染等方面攻堅破題,全年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項目42個,重點抓好了揮發性有機氣體和臭氧的污染防治,確保了全市空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實施水污染防治項目57個,堅決打好了“碧水攻堅戰”,醴陵淥水、茶陵東陽湖獲評“全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全面推進清水塘老工業區污染場地修復和治理,完成5個地塊的土壤污染治理等,《清水塘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獲“湖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案例獎”。
一年來,株洲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環境監管能力,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高壓嚴管態勢。嚴把審批關,對不符合城市發展定位和環境保護要求項目堅決叫停和否決,全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執行率達100%。嚴把監管關,全省首創“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模式,在全市317家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設施上,累計安裝智能監控設施337套,實現24小時實時掌握企業環保設施的運行狀態。“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模式入選全省基層改革探索100例,并獲評全國基層改革優秀案例。同時,株洲實施網格化環境監管,探索建立縣區與鎮(街道)、村(社區)行政區域監管的三級網格化責任監管體系,形成“村巡查、鎮處置、縣執法”的分級環境監管格局。嚴把執法關,全年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65起,罰款1299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82.76%、111.27%。
繼往開來,砥礪前行。2022年,株洲市生態環境局將以堅決的態度、強有力的舉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重點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更加美好,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打下堅實的環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