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進展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已完成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5大災種和市政設施、應急管理、交通基礎設施3大類重要承災體清查調查任務。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陳永池介紹,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于2020年至2022年開展,2020年為普查前期準備與試點階段,2021年至2022年為全面調查、評估與區劃階段。
我市本次普查共有6項主要任務,包括:調查全市各區地震、地質、氣象、水旱、森林火災等5類主要自然災害的風險要素及其危險性信息,開展單災種危險性評估;采集房屋建筑、交通設施、公共服務系統等承災體的災害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對各主要災種易發區內的建筑物、基礎設施、重大工程等重點隱患進行調查并評估等。
今年下半年,普查工作進入全面調查階段,對全市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等主要災害致災信息及重要承災體信息等進行清查登記、全面調查、匯總分析。今年11月底前完成了所有現場調查工作,本月底前完成普查數據的質檢與匯交。
除房屋建筑外,本次我市風險普查涉及的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5大災種和市政設施、應急管理、交通基礎設施3大類重要承災體調查,均已完成清查調查任務。
其中,地震災害已完成5個鉆孔任務及隱患排查,地質災害已完成600處隱患點調查及數據采集制作,氣象災害已完成臺風、暴雨、大風等9大類氣象災害致災因子計算,水旱災害已完成949處水庫、水閘、堤防等調查,森林火災已完成193條可燃物樣地、減災能力、野外火源等數據采集;房屋建筑已完成50.7萬個圖斑(共約184萬個圖斑),市政設施已完成0.39萬處市政道路、市政橋梁、供水設施,應急管理已完成2.95萬條應急管理系統數據,交通基礎設施已完成9326.4公里的公路、水路設施等重要承災體調查。
陳永池介紹,2022年1月至8月,我市將完成主要自然災害致災、承災體、歷史災害、綜合減災資源(能力)風險評估與區劃;2022年9月至11月,普查辦將組織專家核查數據,形成專項普查報告、風險評估報告、技術分析報告。
普查數據將錄入國家自然災害普查系統和市應急管理“181”信息化平臺,建立分類型、分區域、分層級的自然災害風險與減災能力數據庫,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和防治體系,為我市有效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防治、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