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熱播劇《對手》中,主人公分別前看似日常的一句叮囑“殘牙對心臟不好”,引發了觀眾的熱議與疑慮:一顆壞牙也能引起心臟病?“看似平常的牙齒問題,會對包括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糖尿病在內的系統性疾病甚至阿爾茨海默病都會產生影響,確實要提高警惕。”南京市口腔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陳暢行提醒市民。
殘牙對心臟不好?這是真的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可牙齒為何會與心臟產生聯系?陳暢行解釋:“這其實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殘牙、爛牙長時間不治療會發生牙髓炎感染,細菌、毒素等病原物則通過牙根根尖孔、牙周膜、牙槽骨髓腔等間隙進入血液。另外一種就是包含牙齦出血、牙齦腫脹、牙齒松動等癥狀的牙周炎的發生,導致致病細菌、毒素進入血液,這兩種方式最終都會導致病原物通過血液循環系統進入心臟,最常見的急性血源性感染就是造成感染性心內膜炎。”
這一類的患者并不鮮見,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科室主任邵永豐教授告訴記者:“病原體感染了心臟的心內膜或者心臟瓣膜,繼而產生相關的炎癥和并發癥,通過血液到達心臟的病原體最終在病變的瓣膜或心內膜上生長繁殖,產生炎癥并破壞心臟的結構。此類接診的患者不僅有老年人,還有不少中青年。”
邵永豐表示,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發熱、貧血、體重下降等,“也有部分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心力衰竭表現,皮膚黏膜出現瘀點、指甲下出血、視網膜或手掌腳掌出血斑等皮膚黏膜損害,以及出現腦梗塞、腎臟栓塞相關癥狀,出現以上癥狀時務必及時就醫,切勿耽誤治療。”
此外,陳暢行提醒,急性牙髓炎帶來的疼痛也會誘發冠心病、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出現心絞痛;牙周病也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促進作用,嚴重時會導致急性心梗、腦梗的發生,“因此有相關基礎病患者更不應忽視相關的口腔疾病。”
牙齒還影響多種疾病?需要警惕
牙齦出血、牙齒腫痛松動這類慢性的牙周疾病,不但會導致掉牙、咀嚼不適等,甚至還與更多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其中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多種系統性疾病,甚至還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陳暢行向記者分析,“其實原理與影響心臟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毒素等致病物還可隨血流擴散到全身各部位,會影響心、腦、肺、消化系統等重要器官,導致慢性阻塞性感染的發生。”
通過對大量人群患病情況的研究發現,口腔衛生差的人群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幾率比口腔衛生良好的人群高4.5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與牙周炎密切相關,牙周炎患者罹患老年癡呆的幾率也更高。“除了血源性方式,口腔內的致病菌還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引發下呼吸道及消化系統的感染。”陳暢行解釋,“牙周致病菌導致的局部感染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顱腦,引起腦血管退行性病變,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特異性病原引起神經元退變的可能,從而引起認知減退。”
而牙周病與糖尿病更呈現一種相互影響的狀態,“牙周病引發的感染分泌物影響血糖的代謝,促進糖尿病的發生。而當牙周炎患者伴有糖尿病時,其炎癥程度往往更加嚴重,易出血伴溢膿,發生反復的牙周膿腫,不易控制,甚至早期出現牙齒松動脫落。因此我們也經常建議有此類基礎疾病的患者要格外注意牙齒健康。”
日常如何預防治療?早查早診
小小牙齒竟然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那么如何預防牙齒疾病?陳暢行建議,科學刷牙用牙很重要,并且堅持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良好的口腔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減少炎癥,這是治療和長期控制疾病的基礎。最基本的就是科學刷牙,“建議大家可以去學習巴氏刷牙法,日常輔助使用牙線、沖牙器等口腔清潔工具,且最好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潔牙。”陳暢行說。此前發布的《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研究隨訪了10年發現:每天科學刷牙的人,其發生房顫的風險降低10%,心衰的風險降低12%;定期洗牙的人,其心衰風險降低7%。足見刷牙對身體的好處。
此外陳暢行表示,對牙齒定期進行檢查也很重要,“一般建議半年到一年進行例行口腔檢查并潔牙,而潔牙的同時醫生也會對患者的牙齒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并做出相關提醒,如果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