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好不容易找到個公廁還難以下腳,現在走不遠就有一個,里面都特別干凈,手紙、洗手液和干手器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殘疾人和帶孩子專用的衛生間,真正方便了老百姓。”日前,在清河縣新世紀廣場東側一座高大上的公廁前,縣城居民方奎由衷地感慨。
小小公廁,系著民生,連著文明。近年來,清河縣把公廁提升改造工程列入民生實事,通過優化廁所布局、補齊廁所數量、提升廁所檔次、規范廁所管理等方式,高標準持續加力推進“公廁革命”,徹底改變了城區公廁“臟、亂、差、少、偏”問題,實現從“解困型”向“舒適型”的轉變。
覆蓋廣。2018年以來,由清河縣城管局牽頭實施了城區公廁建設改造工作,按照每平方公里不低于4座的標準科學選址、合理布局,4年在城區投資新建了86座公廁,并對原有的23座公廁實施了改造升級,總量達到109座,比原來增加近4倍。該縣還在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設置了300余塊標志醒目的公廁指示牌,公廁內配備了防滑墊、免費取紙器、感應式水龍頭、洗手液、干手器等便民設施,群眾如廁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標準高。該縣在新建或改造公廁設計之初,將清河之名以及羊絨這兩個清河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運用到項目之中,使建筑更加具有清河地域韻味。公廁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標準,其中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重點建設一類公廁,增設第三衛生間、母嬰間、盥洗間等,進一步提升公廁品位和標準,充分滿足群眾的需求。
管理精。“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清河縣建立了公廁長效管理機制,以招投標的方式引進了專業的環衛公司,配齊了專業的保潔人員,嚴格落實保潔時長和廁內衛生保潔、消殺工作標準,疫情發生以來堅持“一客一清一消殺”,每天對公廁內外徹底沖洗一次,全面集中消毒不低于8次。同時,加大巡查力度,嚴格考核標準和獎懲制度,確保了公廁管理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