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年味濃。昨天上午,溧水洪藍街道青鋒村廣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已有200多年歷史的何林坊雙龍新春起舞,祈福新年平安吉祥。村民們開油鍋、磨豆腐、蒸團子,喜氣洋洋迎新年。
鑼鼓敲起,兩條長龍隨著龍珠舞動起來,龍頭威嚴氣派,雙眼閃亮,龍身鱗甲鮮艷。從龍頭到龍尾,近200人默契配合,舉起長龍上下飛舞。兩龍一青一黃,時而你追我趕,時而齊頭并進,時而騰空盤旋,舞出雙龍戲珠、螺絲結頂等圖陣,場面壯觀震撼,贏得陣陣歡呼。
與普通龍燈不一樣,何林坊雙龍龍身由一塊塊木板托起,因此被稱為板龍。何林坊燈會會長芮經貴介紹,舞雙龍的傳統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已有200多年歷史,其間曾一度停演,直到上世紀80年代恢復表演。村里的老人根據記憶制作了龍頭,至今已使用30多年。
何林坊雙龍每條龍有18節龍身,加上龍頭龍尾,共50多米長。雙龍龍頭平時保存在龍廟里,龍身分段保存在不同的村民家中,一個家族保存一節,“每年春節前,大家會敲鑼打鼓將雙龍從雙龍堂請出,舉行龍下水儀式,就是把竹龍往年糊紙的痕跡清洗干凈,便于重新糊裱。”芮經貴說。
看似簡單的龍燈集竹編、草編、繪畫、制蠟、剪紙等傳統技藝于一身。據介紹,兩米多高的龍頭和龍身主要為竹編,龍身內的蠟燭為特制蠟燭,上下翻飛不會傾倒也不會熄滅。龍身糊上好宣紙,韌性好且透明度好,燭光透過宣紙泛出一閃一閃的紅光,很是好看。糊裱好龍身,還要在龍身粘貼各式剪紙圖案,有龍、蝦、龜、魚等各類在龍統治下的水中生物,以祈禱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每節龍身的連接處還寫著各家的祈愿——萬事如意、人人平安等。
要讓兩條巨龍舞出騰飛的威風派頭并不容易。“90后”張海林從父親的手中接過舞龍頭的接力棒,盡管年紀輕輕,表演一場也累得氣喘吁吁,“龍頭有200多斤,因此舞龍對體力要求很高,同時舞龍者還要講究技巧,把握力度,大家配合發力,才能保持龍身平穩。”
每年臘月和正月,舞雙龍成了當地重要的迎春習俗,舞龍技藝在村里代代相傳。青鋒村“兩委”成員芮健松告訴記者,現在舞龍的大多是年輕人,每年臘月末,一聲招呼,在全國各地工作的年輕人都會回到村里參加表演,“龍燈一舞,年味就來了。”
這邊雙龍騰飛,喜氣洋洋,那邊村民們開油鍋蒸團子,紅紅火火。“90后”時玫杰忙著包團子,白白胖胖的團子煞是討喜,上蒸籠蒸熟,晶瑩剔透,嘗一口軟糯可口,滿滿的幸福味道。她說,從小就看到母親蒸團子,寓意一家團團圓圓,吉祥如意。除了蒸團子,現場的年貨市集上還擺滿玉帶糕、虎頭鞋、咸肉熏魚等各種年貨,濃濃年味撲面而來。
據悉,春節期間溧水安排了豐富的民俗表演活動,除了第五屆秦淮源頭燈會,當地還會開展何林坊雙龍、蝦子燈、跳馬燈等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