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已成為生產生活的新空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交流合作的新紐帶。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網站超過422萬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02萬款?;ヂ摼W的欣欣向榮之勢,可見一斑。
隨之而來的,是智能終端、算法推薦、電子商務等互聯網大數據應用日趨廣泛,影響、改變、優化著大眾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并滲透至當下的社會運作和制度安排。但與此同時,有關大數據的重重問題和挑戰在持續出現。這些問題和挑戰,包括信息安全與隱私管理、人與數據之間的生態關系等。面對問題和挑戰,互聯網平臺亟需尋找到破局之匙。
對此,光明網召開主題為“善用人工智能 擁抱平臺社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大數據應用案例征集活動。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副主任徐懷好、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等嘉賓,以及多位互聯網平臺負責人共同出席此次活動。以這一活動為契機,對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辨析與多維探討。
相關法律法規迅速出臺,大數據管理有法可依
大數據管理的有關工作,已在有條不紊地全面展開。集中體現是在頂層設計方面相關法律法規、意見等不斷出爐,定下了基調?!笆奈濉币巹澗V要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保護,加快推進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基礎性立法,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
而在2021年的“十四五”開局之際,網信辦印發了《關于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旨在逐步建立治理機制健全、監管體系完善、算法生態規范的算法安全綜合治理格局。此外,《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生效,《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互聯網平臺分類分級指南》等文件也在加快落地??梢灶A見,在“十四五”期間,大數據的管理將真正實現有法可依。
針對這一點,趙瑞罡在活動上分享相關部門對大數據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從大數據有關的實際案例進行總結,趙瑞罡從三個維度解析數據的管理。首先,是數據的產權歸屬。鑒于數據本身可以存儲、復制等特性,決定現有權利分配機制存在產權保護方面的問題。這需要深入研究,加快確立統一標準。
其次,數據處理與個人隱私間的問題。在法律層面要引導數據使用向善,實現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合法和諧地促進數字經濟時代的有序發展。最后,是數據算法在司法層面的裁量標準問題。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則在活動中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不可逆轉的進程,既要看到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加持下衍生出的新業務樣態,也要重視技術要素、管理層面及在線內容方面的風險。整體來看,面對前沿性的挑戰需要相關部門和專家共同發力、明確規則、劃清底線、加強監管、規范秩序、多方共建,方能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互聯網平臺及媒體積極表態,為高質量發展添薪續力
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大數據管理的全面落地,還需要互聯網平臺在運營中的努力,也離不開媒體的監督、指引作用。在此次活動上,互聯網平臺以及媒體分別從不同角度,詮釋自身的深度價值。
百合佳緣集團法務總經理陳浩在活動上提出:數據在個人和企業兩方面是否具有雙重產權的屬性?針對這一點,百合佳緣在思考,處理數據是以個人授權為主,還是以企業自主行為為主?百合佳緣目前所做的,主要是針對個人隱私信息進行三重保護,并謹慎考慮數據使用的邊界。
百合佳緣集團副總裁孫鵬軒補充道,婚戀網站具有特殊性——要收集相關信息便于用戶盡快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對象。為了實現隱私信息收集與保護之間的平衡,百合佳緣針對用戶隱私進行合法合規的收集,既包括用戶知情、提前告知,也保證隱私信息不會被外傳。
針對百合佳緣的做法,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婚戀網站需要收集性別、收入、長相、學歷等一套隱私信息,才能提供匹配服務。而且有時消費者并不了解自己的需求,需要電商平臺運用大數據進行算法推薦。朱巍同時也強調到,“當然前提條件仍然是守好必要性、正當性、合法性的界限,其實很多底線是通過‘law is code(法律即代碼)’展現出來的?!?/p>
“發展是治理的前提”,吳沈括從另一個角度剖析數據管理的緊迫性。他表示,應當認識到我們現在的算法水平并不高,更多是低水平的重復使用;用戶本身的素質、素養也需要提升,數字素養問題不能忽視。
此次“善用人工智能 擁抱平臺社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大數據應用案例征集活動活動的舉辦,正是媒體面對大環境的變化、針對逐漸完善的法律框架,發揮媒體作用的一次實踐、一種嘗試。借此機會,多個主體能夠各抒己見、集中智慧、整合資源、創新實踐,并聯系學界、業界的前沿概念、精尖技術,結合各組織、各流程、各渠道的工作實際,為平臺化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最終,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高質量發展添薪續力,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寧清)
關鍵詞: 十四五 數據管理 婚戀網站 互聯網平臺分類分級指南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