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1月29日電 29日,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印發《“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出,推行農藥網上實名購買、溯源管理。防止互聯網經營者違規銷售農藥造成安全隱患。
《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藥產業體系更趨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對農業生產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規劃》提到,推進農藥生產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大中型生產企業。到2025年,著力培育10家產值超50億元企業、50家超10億元企業、100家超5億元企業,園區內農藥生產企業產值提高10個百分點。
《規劃》還要求大力發展農藥經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藥經營由單純的分散賣藥行為向規?;?、專業化和社會化的技物結合服務轉變。到2025年,農藥經營單位數量不超過30萬家,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門店數量控制在1.5萬家以內,農藥經營使用一體化企業達到2000家。
同時,重點在糧食、蔬菜、水果、茶葉優勢產區,打造農藥標準化經營服務門店1萬家,大力推行開方賣藥、臺賬記錄、追溯管理等規范化經營服務。到2025年,力爭50%的農藥經營門店實行標準化經營服務。
《規劃》另提到,制定互聯網經營農藥負面清單和網絡經營行為規范,嚴格執行農藥經營許可制度,實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加強網絡經營跨部門協同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
《規劃》還強調,加強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普及,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著力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不斷提高農藥利用效率。到2025年,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5%,持續推進化學農藥減量使用。
此外,針對登記使用15年以上的農藥品種,《規劃》要求,加強對使用效果、作物藥害、抗性變化,以及農藥殘留、人畜中毒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監測評價,推動低效、高風險農藥逐步退出,防范使用安全風險,健全農藥登記后使用環境風險監測和再評價機制。到2025年,完成一批高毒高風險農藥品種再評價,構建高毒高風險農藥風險評價和淘汰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