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2月10日電 近日,B站員工春節猝死一事成為熱搜話題。B站否認事發前存在加班,而自稱員工家屬的微博用戶則表示,死者經常熬夜工作,雙方各執一詞。
上述微博用戶分享了逝者在2021年12月31日發過的年度小結,配文是“辛苦了,打工人”。圖片顯示,“有321個深夜,你在使用企業微信。11月最忙碌的一個月,共參與了21930次工作討論,最晚一天是11月12日凌晨4:42?!?/p>自稱逝者家屬的微博用戶發布的逝者年度小結。
中新財經留意到,某招聘平臺上一則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發布的B站審核員招聘信息顯示,該崗位位于武漢,分為早中晚三班,其工作時長均為12小時,并要求應聘者能夠接受夜班安排,有較好的的抗壓能力,不過該崗位招聘目前顯示已失效。
一條招聘啟事顯示,要求工作12小時。互聯網曾是人人艷羨的行業,意味著高增長高回報,而不知何時起,“加班到頭禿”乃至各種非正常死亡案例,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陰影。
十多年前,正是互聯網高歌猛進的時候,業內員工猝死的情況就不時發生。隨著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互聯網員工的壓力只增不減,悲劇仍在發生:2020年3月,知名前端技術大佬司徒正美在家猝死;2020年6月,南京一名即將當父親的程序員,在準備出門時突發腦溢血倒下了;2020年12月底,又一名互聯網企業員工凌晨一點下班路上倒地猝死。
歷數互聯網企業近年發生的員工猝死案例,不少都與高強度工作存在關聯。這不得不令人反思互聯網企業激烈競爭下形成的加班文化。
加班文化盛行,源自對績效的過度追求。比如,某互聯網公司審核崗的業績要求原本每天是8000條,為了獲得更好的考核結果,每個人開始主動或被動加碼,人人都變得不堪重負,又不敢松懈。
“較高的收入實際上是用時間換來的?!庇衅髽I員工表示,互聯網企業是“一個人干三個人的工作給兩個人的錢”。
雖然過去一段時間,互聯網企業頻頻傳出建立了反加班制度,但實際運行中,能否真的落實,平衡了員工健康和企業發展的問題,制度法規和落地執行或需進一步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