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13日電 (記者 許婧)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如何保障?上海明確將以相關平臺企業為重點,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要求平臺優化算法原則,禁止平臺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遏制“以罰代管”。
13日,上海市人社局發布消息稱,滬八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聚焦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健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公平就業、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制度。
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勞動者就業特別是靈活就業的重要方式。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
2021年,上海正規就業人數1084.5萬;新增就業崗位63.51萬個,超出50萬個的目標。上海市人社局局長趙永峰表示,這份成績單得益于靈活就業規模的不斷增加。通過靈活就業,上海已基本實現充分就業。
由于平臺的用工形式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方式相對靈活,難以簡單納入中國現行勞動法律調整,勞動者的權益保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主任陸敬波長期從事職工維權、勞動爭議處理及研究。經過調研,陸敬波發現,近五成新就業形態從業者認為“扣減收入或罰款”是與單位之間“最容易發生的爭議點”;靈活就業者的工作時間過長,休息不足,過勞情況普遍,最亟待解決的便是勞動安全保障問題?!敖ㄗh采取有效階段性舉措為新形態就業勞動者提供勞動保障,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立法補足監管空缺?!?/p>
“平臺用工的勞動關系日益不和諧,不利于處于弱勢的勞動者,最終平臺企業、平臺經濟也無法健康發展?!比珖f常委、民革上海市委會主委高小玫持相同觀點。她認為,平臺從業者的勞動權益維護、社會保障問題嚴重,平臺用工契約不平等、平臺從業者基本社保缺失、平臺用工去勞動關系化等問題亟待解決。
趙永峰表示,靈活就業當前仍是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之一?;诖?,上海在去年推出相關政策基礎上繼續加碼,加強基礎性研究和動態監測,多渠道支持靈活就業。
當天發布的《實施意見》明確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要求企業依法合規用工,積極履行用工主體責任,對符合勞動關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承擔相應責任。平臺企業采取勞務派遣、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與合作企業依法承擔各自的用工責任。企業以非勞動關系的名義用工,但符合勞動關系特征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享受勞動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問題短板,《實施意見》提出了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優化社會保險經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等方面的措施。
接下來,上海將依法穩慎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權益保障工作,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