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2月23日電 (記者 李江寧)“青海馬海鹽湖表層鉀礦資源10年前開始逐步匱乏,通過技術手段開始開發低品位固體鉀礦,10年過去,不僅延長了礦山的服務年限,鉀肥生產水平保持在穩定水平,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多億元?!?3日,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高級實驗師陳育剛向中新社記者表示。
馬海鹽湖是青海柴達木盆地六大干鹽湖之一,其湖盆面積3700平方公里,鹽坪(灘)長80至90公里,寬25至30公里,湖面海拔2742米。鹽灘東部和南部邊緣,還保留有德宗馬海湖和巴龍馬海湖等兩個小型鹵水湖,共同組成了馬海鹽湖區。
陳育剛介紹說,以前馬海鹽湖開發鉀礦都是開采地表層上的高品位礦石,易開發且品質高,但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進程,高品位礦產資源逐漸匱乏,企業甚至需要將生產完鉀肥的尾礦用來繼續生產鉀肥。
“在鹽湖地下,還有一類鉀礦資源叫做低品位礦石,由于開采難度大,幾乎不會單獨開采?!标愑齽傉f,低品位礦物既是一個經濟概念(無單獨開采經濟意義),又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工業品級礦物)。隨著礦產資源的逐步匱乏,礦產品價格會逐漸提高,當其產品價格使其具有經濟開發意義時,該品位的礦物也就具備了經濟開發利用價值。馬海鹽湖低品位地表固體鉀礦的開發利用即屬此類情況。
在20世紀80年代,每噸氯化鉀的平均價格水平隨品位的不同一般在600元至800元范圍內波動。進入21世紀,每噸氯化鉀平均價格水平隨品位的不同達到1700元至2200元。目前,每噸氯化鉀的平均水平已達到3500元左右。此時,在以前無經濟開發利用價值的低品位固體鉀礦已具備開發利用價值。
2012年,青海中航資源責任有限公司和青海鹽湖研究所李海民研究員課題組聯合攻關,采用“低品位固體鉀礦篩分脫泥”及“水溶開采”兩種技術對馬海鹽湖鉀礦區北部礦段低品位固體鉀礦進行開發?!斑@種技術在中國是首次使用,簡單來說,其中的“水溶開采”技術就是將低品位的固態鉀礦資源轉換成液態,也就是我們說的鹵水,再利用太陽能蒸發,就會形成可用于鉀肥生產的高品質鉀礦?!标愑齽偨榻B說。
通過近10年的低品位地表固體鉀礦資源的開發利用,青海馬海鹽湖已累計生產鉀肥100多萬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多億元,最大限度提高了鉀礦資源的開采利用率。
“由于馬海鹽湖鉀礦資源的自然稟賦特點,使其鉀礦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枯竭速度遠快于其他鹽湖,所以馬海鹽湖率先進入了低品位固體礦的開發利用過程。由此,馬海鹽湖低品位地表固體鉀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方法,對中國其他鹽湖后繼固體鉀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較好的參考借鑒意義?!标愑齽偙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