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發現,在全市場有統計的8949家證券私募中,合計注冊資金為2075.83億元,實繳資本金僅有1405.72億元;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管理人數量僅有117家,占比為1.3%,7800家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從員工數量來看,超過100人的私募機構僅有6家,有7688家私募公司員工不足10人。
多位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放眼整個市場,仍呈現出較明顯的參差不齊局面,尤其是在百億元級私募陣營擴容,甚至多家管理人規模逼近千億元級后,行業的頭部效應更是拉大了差距,歸根結底在于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投研能力薄弱所致。
僅8家實繳資本超10億元
走過2021年,百億元級證券私募數量提升明顯,相比2020年年底的52家,一躍增至目前的117家,增幅高達125%,然而對比整個行業來說,頭部效應的顯著更是拉大了管理人之間的差距。
記者通過私募排排網獲取的數據梳理,在全市場有統計的8949家證券私募管理人中,合計注冊資本金為2075.83億元,實繳資本金僅為1405.72億元。在8949家私募管理人中,注冊資本金在1000萬元以上有8372家,但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有342家;注冊資金在5億元以上有36家,注冊資金在10億元以上的僅有13家。注冊資金在20億元以上有5家,這5家多為企業背景,而個人背景的僅有1家,分別是東航金控、中航信托、中兵財富、國壽城市發展產業投資和證大投資。
而在實繳資本方面,100萬元以上的8853家;實繳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有4821家;實繳資本1億元以上有170家;實繳資本在5億元以上的有21家;實繳資本在10億元以上的有8家,分別為平安資產、中科招商、東航金控、中航信托、中兵財富、江蘇高科、國壽城市發展產業投資、迪瑞資產。
鉅陣資本首席投資官龍舫向記者表示,當前證券私募市場已處快速發展時期,但與國際市場相比仍然缺乏更具優秀的私募管理人??梢灶A期,未來的10年仍將是中國證券私募行業快速發展時期。
同增資本投資總監包桂芝告訴記者,證券私募當前頭部效應顯現,也拉開了競爭格局。頭部私募規模提升,規模效應也在逐漸顯現,但也要看到超額收益在逐步衰減,反映了投研能力不足的問題。
中小型私募占比達87.16%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從管理規模方面,百億元級私募數量有117家,全市場占比僅為1.3%;管理規模在50億元至100億元的有81家;管理規模在20億元至50億元的有238家;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的有295家;管理規模在5億元至10元的有415家;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有7800家,全市場占比高達87.16%。整體來看,小型私募占比近九成,確實反映了證券類私募參差不齊的市場格局。
龍舫表示,導致證券類私募頭部效應顯示的主要原因在于,絕大部分私募的資產、策略和研究風格較為單一,如果未來10年能夠把握好機會,中小型私募仍然可能成為大型私募。預測未來會有大量實力不夠強、業績不夠突出的中小型私募公司被淘汰。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榮浩告訴記者,一般來說,行業會把管理人按照管理規模分為四個等級,其中,百億元級作為第一梯隊。能夠躋身百億元級陣營的私募,一般呈現產品業績表現穩定、超額收益較高且回撤較低等特征。
記者發現,除了管理規模反映了行業良莠不齊的特征外,私募機構的員工數量也是一個指標。數據顯示,私募機構員工在100人以上的僅有6家,在50人至100人的有24家,在20人至50人的有281家;10人以下的多達7688家,占比高達85.9%。
在行業快速發展時期,中小型私募如何把握黃金機遇、如何實現突圍?龍舫表示,對于中小型私募來說,必須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例如提高資金實力、提升產品辨識度和保持優異業績等。對于規模較大的私募來說,除了再度提升抗風險能力外,需要改變資產、策略及風格單一的局面,需要在團隊建設和技術上的投入,構建大類資產配置能力。
包桂芝告訴記者,無論是股票多頭、主觀交易或量化策略,市場風險決定了產品的波動率,投資人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然后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做配置。(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