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出臺《“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一系列有關發展老齡事業、推進智能化服務的舉措。隨著科技進步,智慧養老受到行業和公眾的廣泛關注與認可。目前,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狀況如何?怎樣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與福利社會學研究室副主任王晶。
記者:智慧養老將對養老產業帶來哪些變革?
王晶:受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等因素影響,互聯網與養老結合目前正處于發展時期?;ヂ摼W對養老產業的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從政府的角度看,政府承擔養老服務時,提供居家服務較為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居家服務信息不對稱,“老人找不到機構,機構找不到老人”,而智能化的信息平臺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的深度發展,也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方式的轉型?;ヂ摼W養老服務平臺打破部門、層級及職能的邊界,提供了一種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精細化、個性化、全方位覆蓋的公共服務。再次,從企業的角度看,“互聯網+物聯網”為養老企業創造了新的商機。養老服務不僅能“堂吃”,也可以“外賣”。同時,通過房間加裝的傳感器與護理人員手機共同形成的數據傳輸到后臺,可對服務時間、地點、內容等實現實時監測分析。
記者:《規劃》提出,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發展?!盎ヂ摼W+養老服務”市場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王晶:隨著城市獨居老人家庭結構的增多,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照料服務需求也在逐年提高。數據顯示,目前,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已經超過了10%,助殘、上門家政、上門看病等服務的需求甚至超過了20%,但是互聯網能夠提供的服務總量均不足1%。目前,互聯網與養老服務存在兩種結合模式:一種以“綜合養老服務平臺”為基本特征,主要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聚合型的養老服務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老人的居家養老問題。例如,一些公司開發了多款App應用和可穿戴設備,將老人、子女、服務商同公司平臺串聯,最終形成一個“大健康+大生活”的互聯網養老服務閉環。另一種為“垂直型”的互聯網養老模式,通過智能手環、電腦終端等設備,遠程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提前預防疾病風險,并指導老年人健康飲食、運動。目前,兩種服務模式都處于起步階段,服務模式、服務內容尚待完善,同時老年消費群體對智慧養老的需求也不成熟。未來隨著產品和技術的逐漸成熟,智慧養老將成為養老產業的一大增長點。
記者:推動智慧養老領域發展,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王晶:未來“互聯網+”時代的養老服務制度創新可以有幾個著力點:一是加快互聯網技術在養老企業中的應用,強化服務機構的養老服務信息采集能力,實現政府、社會服務組織和企業之間的數據集成,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二是支持現有平臺企業為養老服務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服務,實現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的有效對接。三是逐步加大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大對互聯網養老服務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家庭網絡體系、社區網絡體系的能力建設。四是規范“互聯網+養老”服務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智能養老服務企業的準入資質,規范醫療護理等具體服務的實施標準。
(本報記者 姚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