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隨著秦淮區南玉帶河綜合整治工程正式完工,應天大街中華門地鐵站周圍雨天路面積淹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一改之前污水淌入外秦淮河的窘況。記者從應天大街中華門公交站臺北側推門而入,一條五六米寬的河道映入眼簾,河水清澈、植物綠意盎然,宛如一條玉帶坐落于秦淮城南。改造前,南玉帶河明河段還是一條臭水溝。“以前,河兩岸住滿了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水又黑又臭。大約2016年,居民拆遷搬離,后房子拆除,河道兩岸堆滿了建筑垃圾。”建設單位安城集團御河公司張晶說。那時的河道被人為擠壓,只有約3米寬,600米長。
去年10月,南玉帶河明河段開始實施水環境提升。“我們將河流兩頭堵起,把河水抽干見底,再用高壓水槍沖刷底泥,底泥變成泥漿,匯集到低洼區,由淤泥車吸走。”張晶說,此外,還引調補水、種植水生植物、增加曝氣充氧、強化河長制及監管體系落實。
相對于南玉帶河明河段的敞亮施工,該段暗涵在全封閉的地下進行施工則受限很多。長約850米的暗涵內淤泥大約40厘米厚,建筑垃圾等石塊。工人穿著清潔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和頭盔進行清淤疏浚,將石塊裝袋、沖刷淤泥,最后由淤泥車和吊車運走。
南玉帶河綜合整治增進了生態惠民福祉。明河段水清岸綠景美;雨水管道從排入高水高排涵到直接排入明河,極大緩解暗涵排水壓力,消除了周邊道路雨天路面積淹水問題。未來,隨著入口水質的提升,暗涵將實現清水入外秦淮河。
據悉,秦淮區水務局制定了《2020—2022年三年暗涵整治行動》,計劃完成8條暗涵整治,總長約6.163公里。“結合片區雨污分流清疏修繕、城市開發建設及道路改造、排水管網改建等條件,并根據實施難易程度、對河道水質的影響程度等,目前已改造童子倉溝、南玉帶河暗涵段、東玉帶河暗涵段等5處暗涵,剩余衛橋溝、白下路圣明橋、明御河3處暗涵整治正在招投標,計劃于年底前完成。”秦淮區水務局副局長徐連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