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電話亭、小區信箱、部分地區健身設施……一些城市公共設施或落后于時代或疏于管養,漸漸荒廢,既造成浪費,也影響城市形象。如何喚醒沉睡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如何“配套”新都市?“聽語”欄目今起推出“喚醒沉睡的公共設施”系列報道,與相關政府部門一起,呼應市民新訴求。
隨著手機的普及,公用電話業務隨之萎縮。上周,有市民向“聽語”熱線平臺反映,解放路上的電話亭不僅沒人使用,還占用人行道。
據統計,南京街頭仍有近1200座電話亭。記者近幾天走訪發現,街頭電話亭少人問津,部分存在損壞、“牛皮癬”聚集等現象。公用電話亭何去何從?
占道、損壞、長“癬”,電話亭處境尷尬
林先生家住秦淮區金城一號小區,工作單位就在附近,所以他每天步行上班。每次路過解放路,他都會遇到“攔路虎”。原來,解放路上有不少電話亭,將人行道擠得狹窄不堪。“尤其是早高峰,電話亭那邊總是堵,人行道過不去,還要下到慢車道才能通過。”林先生說。
6月26日,記者來到解放路,發現兩側人行道并不寬闊,最窄處僅有兩米多。在解放路36號前,電話亭將人行道的路幅占去三分之一,電動車又將人行道占去一半,僅剩下50厘米供人通行。
“用不著,還占地方。”林先生的這句話,透露著電話亭的尷尬處境。
在20年前,電話亭前還大排長龍,可如今,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電話亭遭冷落,自身也出現不少問題。
中山路是新街口核心地段,路上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電話亭,但電話亭多半老舊,甚至還有損壞。海華大廈旁的電話亭內,話筒已裂成兩半,躺在托板上無人問津。此外,這條路上有3部電話顯示屏不亮,已無法撥打。
洪武路長約1公里,路上約有40座電話亭。這里的電話雖然完好,可亭身卻貼了不少小廣告:刻章、辦證、租房子,顯得臟亂。
發揮基礎作用,它們并非“一無是處”
既然少有人用,電話亭可以一拆了之嗎?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組成部分,公用電話亭仍發揮著基礎作用。
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電話亭不單單提供通話服務,其背面還可以展示廣告,且多是公益廣告。“電話亭已成為一種城市景觀和象征符號,它承載著一個城市精神特質的展示功能。中國電信通過電話亭功能的不斷拓展,宣示社會秩序、體現人文關懷。”工作人員介紹說,除此之外,電話亭也為外來務工人員、來寧旅游者提供通信服務; 同時提供免費報警、求救等電話服務功能,在市民手機丟失、被盜被搶緊急情況時,能起到一定作用。在特殊時期,如遇到地震、海嘯等不可預見的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公用電話可以按照政府要求提供免費服務。
“電話亭還是發揮一些基礎作用的,比如110、120、119這些應急電話,都可以免費撥打。”該工作人員說。
南京安裝有450臺無線IC卡話機
撥打公用電話得使用IC卡,可如今,市面上很難買到IC卡。
6月27日,記者來到中國電信藍旗街營業廳。聽到詢問IC卡,工作人員先是一愣,然后說,“沒有,我們已經很久沒賣過了。”移動營業廳和聯通營業廳均表示,他們也沒有IC卡可賣。
記者了解到,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定制了無線IC卡話機,目前已累計投入使用450臺,累計撥打次數15.5萬次,累計通話時長達3296小時。
對于道路上的老舊話機、故障話機和電話亭的維護保潔,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表示,公司配備專業隊伍維護巡檢,具體頻次為:保潔/2天/次、電源檢測/旬/次、外觀監測/半月/次。同時維修分段管理落實責任到人,確保修障及時,保證正常使用。
不過,對于電話亭如何改進功能,工作人員表示,公司還在探索,尚無明確的改造計劃,“因為改造涉及很多方面,不光是電信一家,可能會涉及很多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說。
功能如何拓展?不妨請公眾出主意
據了解,國內很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公用電話亭的改造也在往這一方向探索,比如上海公用電話亭增加“智慧叫車”功能,北京的新型電話亭可上網和充電。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陳浩建議,電話亭的新功能可以列出很多,不過,這項工作與其讓專家來提意見,不如讓廣大市民參與進來。
“電話亭的創意化改造可以面向社會,提高公眾參與,比如面向青少年征集創意。”陳浩說,“包括電話亭的未來形態、功能等,都不要設限。不一定需要電話亭發揮多大作用,而是要變成催化劑,讓公眾參與,建設自己的城市。”
陳浩認為,從另一個角度看,電話亭也是南京的微型展廳,它可以面向社會,變成具有文創氣息的窗口,“可以(借助電話亭)講述一個空間和一段歷史,展示這個城市的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這些功能可以是公益化的,也可以是市場化的。”
關鍵詞: 城市公共設施落后 小區信箱 沉睡的公共設施 公用電話亭 南京解放路 秦淮區金城一號小區 無線IC卡話機 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