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馬洪超
不久前,某網絡帶貨直播間售賣的某地出產的6元一根真空包裝鮮食玉米,引起網友廣泛討論。有人認為這個價格偏高,有人則關心種植戶能從中賺多少錢。
其實,有些品牌的個別真空包裝鮮食玉米此前已經賣到10元一穗。鮮食玉米如此“有底氣”地定價,大致有以下原因。
相對稀缺。鮮食玉米一般是指在玉米??诟凶詈玫臅r候收獲、加工的新鮮玉米穗或籽粒,通常采取真空無菌包裝。雖然我國玉米產量很大,但鮮玉米主要在收獲前的一段時間才有,最佳收獲期短暫,想要長期保鮮則需在冷庫里儲藏,而且包裝的鮮食玉米在品種、品相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仍需靠人工采收,小農戶難以大面積種植。在冬季,其相對稀缺的特點尤為突出。供求影響價格,鮮食玉米的價格相對會高一些。
附加值高。不同于經過簡單去皮后的玉米穗初級產品,網購的鮮食玉米往往要經過切割、清洗、塑裝、蒸煮等程序,包含更多的人工、包裝、倉儲、物流等成本,自然會在終端產品價格中有相應體現。某些品牌的鮮食玉米種類繁多,科技含量再次給產品定價增添了底氣。
品牌效應。同樣是真空包裝的鮮食玉米,大品牌的價格往往高于中小品牌,這正是品牌的價值所在。大品牌往往意味著質量更高、可靠性更強,對質量和品質的把控是需要相應投入的,這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拉高價格。這一點,在服裝、箱包、大米等很多領域已經得到充分體現,人們大多能理解。對于鮮食玉米,為何不能采取同樣的態度呢?
綜合來看,作為非剛需消費的鮮食玉米,目前售價是市場各方面基于種種因素形成的客觀結果,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具體體現。而且,價格有傳導效應,種植端的農戶或者基地勞動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從中受益。至于其價格處于什么水平才能讓更多消費者感覺更合理,又不至于讓生產者無利可圖,恐怕還是需要靠市場來解答。如果種植、加工、銷售等參與者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來越充分,鮮食玉米終端售價會不斷做出相應調整。
此類話題討論,再一次讓人們認識到農業產業化、產品品牌化對于促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性。曬干的玉米粒1斤可賣1元多,普通的生鮮玉米一穗售價一兩元,經過冷藏收儲、做成真空包裝的鮮食玉米,其價格可實現數倍提高。有關地方的農業產業化,不僅增加了就業崗位,還讓種植戶、加工企業等從中獲利。這啟示各地有關部門,無論是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還是用二產三產帶動一產、拉長產業鏈條,都應當充分挖掘農業領域的附加值,努力把產業發展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通過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