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內蒙古最大柞蠶種業基地:13億頭柞蠶“寶寶”上山“變現”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這兩天我們開始上山出蠶,雖然辛苦,但周期短、收入高,效益好,是我們致富的好幫手,今年雨水不錯,能有一個好收成?!边B日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松塔溝村蠶農蔣偉每天都忙著收蟻上山。
【資料圖】
阿榮旗是內蒙古最大的柞蠶繭生產基地,最大的柞蠶繭集散地,最大的柞蠶種生產基地,已有幾十年的柞蠶放養歷史,當地蠶繭質量好、產量好、效益好,柞蠶的豐產和豐收讓當地蠶農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
圖為柞蠶“寶寶”收蟻上山?!±顒?攝蔣偉今年放了120畝的柞蠶,為了避免蠶卵出蟻后因蟻蠶“抱團”造成損失,蔣偉夫婦倆干脆住在了山上,實時守在蠶床邊。
“這樣能夠隨時關注出蟻情況,及時將蟻蠶轉移到柞樹上,確保蠶業生產一次抓全苗,讓蠶寶寶‘茁壯成長’,為蠶業豐產豐收打好基礎?!笔Y偉說。
圖為蠶農在放養柞蠶?!±顒?攝記者了解到,松塔溝村大部分村民都放蠶,村民有自己的蠶場,因為放蠶周期短、收入多,村民的積極性都很高,農民收入能增加6萬元左右,蠶業已經成了村里的重要支柱產業。
柞蠶收蟻上山是蠶業生產的重要一環。5月份以來,蠶農霍云鳳一家就開始做準備。從穿繭到掛串,他們隨時觀察和等待著柞蠶破繭成蝶。
6月中旬,一只只蠶蛾奮力掙脫繭殼的束縛,完成化蝶的完美變身,大批量的蠶蛾破繭?;粼气P把蠶蛾按雌雄分別選出,放到蠶筐后,讓它們完成交配生產環節。隨后將雌蛾的部分翅膀和足剪掉,放到卵床上等待產卵。
“蛾卵經過消毒清洗后進入蠶場,經過一天的孵化,一頭頭又黑又小的蟻蠶破殼而出?!被粼气P說。
圖為柞蠶“寶寶”收蟻上山?!÷劽?攝作為柞蠶單產和蠶農收入穩居全國之首的阿榮旗,今年蠶農放養的13億頭柞蠶“寶寶”,基本全部收蟻上山。
“放蠶比種地收入高,只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目前數萬頭蟻蠶已經開始上山,我們的好日子全靠它了?!毙Q農徐桂華家已放養柞蠶20多年了,家里的130多畝蠶場平均每年都能帶來6萬元的收入。
蠶農王艷萍家已經放了十多年蠶了,當地蠶業發展非常好,除了質量、產量和價格外,最讓她放心的是不愁銷路?!耙郧胺判Q怕沒人收,現在是客商都到家里來搶貨了?!蓖跗G萍說。
圖為蠶農在放養柞蠶?!÷劽?攝近些年來,阿榮旗把柞蠶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一項富民產業,以蠶養林、以林促蠶,引導蠶農們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致富,實現了生態效益“雙豐收”,當地蠶業建設已逐漸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特色產業。
據阿榮旗蠶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志介紹,阿榮旗通過引進、推廣柞蠶先進技術、新品種和科技成果,加強柞蠶良種繁育和種質檢測,加強檢疫及病蟲害預報、防治等措施,為蠶業發展提供全程技術服務,確保蠶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阿榮旗放養柞蠶4016把,預計可實現柞蠶商品繭產量600萬公斤、蠶種產量10萬公斤,約合柞蠶13.2億頭,蠶業綜合產值可達到2.3億元。(完)
關鍵詞: 蠶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