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孫潛彤
城市更新,不僅是“里”“面”兼修的民生工程,也是拉動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抓手。近來,遼寧省以建設綠色低碳、人文活力、安全韌性的城市為目標,已籌措資金60億元,以期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411個城市共實施2.3萬個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達5.3萬億元。高效布局城市空間、拓展新經濟新業態的城市更新,有望成為地方發展的新增長極。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不少人只盯著城市更新后的“顏值”,驚嘆于一個又一個網紅打卡地,卻忽略了城市更新的新經濟新生活內核。在城市舊有風貌中揉進現代設計元素,使“舊”與“新”交相輝映,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城市更新只停留在表層裝飾上,“騰空”原住戶的生活體驗,沒有可持續的經濟生活的深度開掘,這種刻意追求便要打個問號。
從大拆大建走向微調小改的城市更新,離不開人文關懷。許多城市遵照“愿改可改則改”的居民意愿,留住老街巷的社區特質,保留適當比例的居住功能,把改造基礎設施和提升公共服務統籌起來,把改善居住條件與提高城市品質結合起來。這樣的城市更新既不失煙火氣,又彰顯善治的溫度。
讓老城區煥新,不求外立面“博眼球”,只吸引來一次的打卡客流,而要立足民生和長遠,統籌城市的安全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經濟需要。城市更新的核心不僅在宜居,更在于解決民計民生,融入新業態,激發社區的活力,讓更多的人愿意進來,促使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同參與主動改造。
以土地開發逼近“天花板”、更新改造最難的中心城區為例,激活低效片區的“沉睡空間”,提升新產業新經濟的適配度,就是在存量之上謀增量的高效更新。城市更新不是簡單更新,把早餐點改咖啡吧的雷同復制,而是要發展與現代工業相配套的、適合在城市中心發展的生產者服務業,發展充滿活力的時尚體育、工業設計、現代藝術等,實現創新產業導入和集聚,打造不占或少占空間的智慧產業“新聚點”。
好的城市更新,既宜居又宜業,保有形風格續無形文化,開辟新空間培育新產業,是系統挖掘、注入和資源再造的過程,不只是“顏值”好看這么簡單。
關鍵詞: 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