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闖海人”楊旭寫了篇來海南自貿港創業兩周年的總結,在互聯網平臺上獲得不少點贊。他在文章中說:“來自貿港兩年整,關于海南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這次能不能成功?我給的答案跟兩年前幾乎相同:一定有人能成功,但不會太快?!眱赡陙?,他見證了海南省創業政策的變遷。
(相關資料圖)
楊旭自稱是“第一批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海南參與自貿港建設的90后青年”。他說:“兩年來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回去了,賺錢確實很難——僅描述客觀情況,不搖旗吶喊、也不悲觀唱衰?!?/p>
因看好海南自貿港的未來,2016年畢業于海南師范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楊旭于2020年6月辭掉在上海的工作,帶著1萬元創業資金,回到曾經上大學的??谑?。
之所以稱自己是“新闖海人”,自然是相對于海南1988年建省辦特區時的10萬人才下海南而言。楊旭說,那時的??谑袞|湖三角地,熙熙攘攘,到處是從內地來海南尋求機會的年輕人,他們自稱“闖海人”。
來海南創業后,楊旭陸續創建了3個“新闖海人”微信群,入群人數達到近1500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想到海南創業的年輕人。楊旭說,這些人中,真正到海南考察參觀的也就200余人,最終在海南注冊了企業開始創業的更是屈指可數。因此,在海南創業并非那么容易,大部分人是考慮到風險之后主動放棄了。
在??谑袞|湖邊“太禾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谫e館基地”,9樓有月租3000元一間的小辦公室,楊旭租了兩間。以企業“咨詢服務”為創業內容的楊旭一直在努力尋找海南自貿港的機會。來海南的兩年間,他創立的“司天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籌集到了100萬元的創業資金,開展了一些業務,開銷已有40余萬元。
楊旭說,海南自貿港機會一定是有的。海師自貿港研究中心一位教授曾分享過一個公司做的項目,主要給海南一個縣級市宣傳拍攝,因為縣里急需對自貿港的記錄,又不可能配備專門的宣傳人員來做這件事,所以這家公司的項目定位就很精準,十幾個人的團隊做好這一件事,效益也不錯。
楊旭建議,來海南創業前要好好地做一做市場調研,“不要覺得海南的市場什么都缺,那是一個誤區。真正扎進這個行業之后你會發現,競爭同樣激烈”。
在海南創業兩年里,楊旭受到過很多鼓舞,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同時也被潑了很多冷水。他有時候感覺非常難,但是難到一定的程度,總會來一兩個電話讓他看到希望。
楊旭說,海南自貿港要想成為青年創業新高地,光有一些補貼政策是遠遠不夠的,政府角色的轉變、營商環境的塑造更重要。海南省也明白這點,正在慢慢作出改變。
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兩年來,海南省從省級層面到直屬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青年來海南就業創業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包括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小微企業創業貼息貸款、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個人創業貸款、招用高校畢業生獎勵補貼、公益性招聘會補貼、創業培訓補貼、就業技能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求職創業補貼、人才租賃購房補貼,等等。
對上述一系列補貼政策,楊旭認為會對青年創業者有一定幫助,但他所注冊的公司并沒有申請。楊旭說,這些補貼并非自己來海南創業的核心吸引力,另外,申請這些補貼費時費力,對自己的創業幫助也沒有那么大。楊旭說,無論在海南創業,還是在別的地方創業,首要考慮的是創業方向以及能夠承擔風險的能力。
海南省常務副省長沈丹陽在7月11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海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專門回應了媒體和社會關切,核心正是像楊旭這樣的創業者所關注的營商環境問題。沈丹陽說,近年來,海南省通過推進“放管服”改革,率先探索實施“多規合一”、極簡審批等措施,營商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沈丹陽介紹了海南營商環境的三個變化:一是政府辦事效率更高了,海南現在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的網辦率已經超過90%,所保留審批事項的審批流程和時限壓減約70%,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已經比兩年前壓縮了50%左右;二是要素供給速度更快了,建立了“機器管規劃”和“土地超市”等制度,推出了“瓊科貸”“海知貸”“雛鷹?!钡纫幌盗泻苡刑厣慕鹑诜?;三是法治保障能力更強了,出臺了海南自貿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及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知識產權保護等一批法規。
據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這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以來海南省新增市場主體年均增長40%;引進人才40萬人,較之前的4年同口徑增長近10倍。
徐明禎是??谑修r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秘書長、海南中圣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多年來,他一直為海南創業青年提供服務,深知他們創業的艱辛。在徐明禎看來,新時代青年的創業夢想也要順應時代要求,啟蒙創業意識,把創業當作階段性目標,不斷朝著目標前進。
長期為創業青年提供培訓的徐明禎對于海南自貿港如何成為青年創業新高地的課題,一直在進行深入系統的思考。他認為,青年創業,技能很重要,提升創業技能則要靠培訓。政府、協會等機構要結合現今海南自貿港創業發展態勢,廣泛開展創業培訓、電商培訓、跨境電商培訓、互聯網營銷師培訓,將培訓與實操、就業/創業結合起來,滿足自貿港青年對創業知識、技能的需求,培養出自貿港所需要的新的創業人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任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