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經濟下半場迎開局“小考”
作為今年中國經濟下半場的開局“小考”,7月份中國各項主要經濟數據將于15日公布。
(相關資料圖)
盡管近期出爐的部分先行指標有所回調,但多位專家認為,隨著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中的有利條件增多,預計中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將進一步鞏固。
受傳統生產淡季、市場需求釋放不足、高耗能行業景氣度走低等因素影響,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不過,當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2.0%,繼續位于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提到,調查結果顯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連續4個月上升,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制造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制造業發展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7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48.6%,環比也出現回調。分項指數顯示,業務量指數和新訂單指數有所回落,反映出物流需求復蘇存在一定波動性。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劉宇航分析稱,進入7月份以來,多地持續高溫、強降雨影響對物流運行帶來新的壓力。但目前大型企業新訂單、業務量還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活躍度區間。另外,從鐵路貨運、港口物流和設備使用率來看,也處在相對較理想狀態。
面對復雜環境,7月份亦有一些領域表現不俗。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6.6%,創今年以來單月新高。其中,出口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3.9%。
“7月份出口真是熱得滾燙”,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注意到,當月中國對多數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速維持雙位數增長,由防疫優勢轉化為供應鏈優勢。
作為傳統消費領域的“大頭”,汽車產業亦持續恢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5.5萬輛和242萬輛,同比增長31.5%和29.7%,增速均高于上月。
此外,7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8%,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表明在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措施帶動下,服務業持續恢復。
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社會需求不足被視作主要挑戰之一。專家認為,財政貨幣政策能夠對此形成有效彌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郭麗巖、助理研究員薛嘯巖撰文指出,一方面,中國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跨境資金流動穩定性增強,應對外部復雜變化的能力得到強化。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重要舉措。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有利于持續增強擴大內需的后勁。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副主任胡祖銓強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對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至關重要。當前支撐投資增長的有利因素不斷增多,投資有望延續較快增長勢頭。
胡祖銓舉例說,上半年新開工項目13.4萬個,比去年同期增加2.6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2.9%。大項目投資拉動效應增強,億元及以上大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0.6%,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1%。在建項目推進實施,將為投資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