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間,招商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來自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其2014年在開展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現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財務顧問業務工作期間未勤勉盡責,涉嫌違法違規,故決定對招商證券立案。
(資料圖)
去年5月21日,ST中安公告了涉證券虛假陳述案的終審判決結果,招商證券和瑞華會計師事務所須對中安科的付款義務分別在25%和15%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此案也就此成為首例中介機構按比例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生效判決。
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招商證券人士處獨家獲悉,招商證券目前已依法履行了對投資者的賠付責任,且可能是目前為止此案中唯一一家承擔了賠付責任的中介機構,在保護投資者權益、消除投資者損失方面盡到了相應義務。監管機構此次對招商證券立案調查,或許反倒預示著這件8年前舊案的存量風險即將徹底出清。
8年前舊案引來立案調查
早在2019年5月,證監會就在對中安科的行政處罰公告中認定,中安消技術作為涉及重大資產重組的有關方,將“班班通”項目計入盈利預測,但在該項目發生重大變化難以繼續履行后,未及時重新提供《盈利預測報告》,導致其評估值嚴重虛增,并虛增2013年營業收入5515萬元。中安科據此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文件也因此存在誤導性陳述、虛假記載。
證監會如此定論之后,相關投資者開始向上市公司以及重大資產重組的中介機構進行索賠維權。2021年5月21日,上海高院作出終審判決,招商證券對中安科的付款義務在25%的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瑞華所在15%的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上海高院指出,招商證券未能舉證證明其按照獨立財務顧問的職業要求盡到勤勉盡責義務,在審核涉“班班通”項目相關材料并出具專業意見過程中存在過錯,導致其出具的《獨立財務顧問報告》中部分內容存在誤導性陳述。對由此導致的投資者損失,招商證券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招商證券對上述判決結果表示尊重,目前已依法履行了對投資者的賠付責任,且可能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承擔了賠付責任的中介機構,在保護投資者權益、消除投資者損失方面盡到了相應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案終審判決結果出來之時,招商證券和瑞華所此前未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就被法院判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也曾對此表示,這是法院根據個案事實依法作出的司法判決,證監會充分尊重。
不過,考慮到ST中安是8年前的舊案,招商證券也已依法履行了賠付義務,如今,招商證券再度因此案被監管機構立案調查,或許反倒預示著這一歷史風險即將徹底出清。
改革轉型提振現代投行
有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兩年,招商證券投行業務條線也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執業質量和項目儲備都有所提升。
據介紹,招商證券于2021年4月正式實施投行戰略轉型,從組織管理、戰略規劃、文化建設、協同發展和黨建引領等方面做出部署安排,如今現代投行建設成效逐步顯現。
一方面,通過設立投資銀行委員會,逐步去除“單個團隊單兵作戰”的弊端,實現對投行業務上下游部門和全方位業務體系的一體化管理。
一是完善投行組織架構。在原有電子、醫藥、金融等專業化團隊的基礎上,完成江浙、兩湖地區屬地化團隊布局,新設“雙碳”領域專業化團隊,構建起“行業+區域+產品+集團和央企服務”的專業化業務體系,并持續按照優勝劣汰原則,進一步優化業務組織。
二是推動數字化投行建設。組建投行數字化團隊,對投行全業務鏈路進行線上化和智能化改進,建成了業內領先的股票發行管理系統,進一步標準化承攬過程,使協議流程審批環節減少30%,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底稿管理系統也獲得了監管分類評價專項加分。
三是完善以客戶為中心的投行服務模式。舉全公司之力推行企業客戶經理制,探索綜合化、一站式投行服務模式,為現代投行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另一方面,招商證券也在按照“國家所需,招證所能”的戰略方向,提出“羚躍計劃”,作為落實普惠金融的一項創新實踐。
據介紹,招商證券創新性把“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小科創企業”作為公司戰略級項目推動,多部門聯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直到企業成功上市。以“羚躍計劃”為橋梁、“三投聯動”為抓手、業務協同為平臺,體系化推進投行業務。
截至2022年6月末,招商證券“羚躍計劃”入庫企業近300家,在全方位賦能入庫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力的促進和帶動了其投行業務的發展。其產業鏈上下游研究和分支機構協同聯動投行業務亦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以來,招商證券分支機構向投行推薦項目同比增長20%以上,投行有效新客戶來源進一步多元化。
招商證券稱,該公司始終立足“國家所需,招商所能”,自覺把投行業務經營發展放在國家戰略中謀劃推動。隨著現代投行建設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和落地,招商證券近兩年投行業務聚焦“硬科技”企業,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科創板改革。例如助力芯原股份、概倫電子、拓荊科技等一批優質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助力天賜材料、珠海冠宇等一批碳中和相關企業股權融資128億元;承銷境內綠色、碳中和相關債券、資產支持證券近百億元等,為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積極貢獻了積極力量。(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