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前沿。兩年來,北京金融業創新引領,金融領域“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金融領域102項任務落地96項,落地率94.12%,出臺配套政策76項,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知識產權保險等創新實踐在全國復制推廣。
以上是北京市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穎在今天召開的北京“兩區”建設金融領域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的。
(資料圖片)
她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9.8%,貢獻全市約20%的財政收入,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顯著提升
她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大力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提高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以來運行平穩,截至目前,上市公司110家,交易量和活躍度不斷提升。在京持牌法人金融機構超過900家,北京金融資產規模超過190萬億元,約占全國一半。
近年來,北京始終保持直接融資規模、占比全國最高,保險密度全國第一。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北京制定出臺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持續做好融資對接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等的支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7月北京地區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68,利率水平處于全國較低區間;上半年中資銀行向高新技術產業投放貸款同比增長58%。
“六個一批”形成“北京示范”
王穎介紹,北京落地一批標志性項目,高盛、瑞士信貸、安聯保險、大和證券等外資金融機構在京新設或增資控股,持續深化在京發展;創設一批金融市場平臺,設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平臺、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平臺,為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提供新型功能載體;推出一批跨境金融服務和產品,率先開展QDLP試點,優化提升QFLP試點??鐕颈就鈳乓惑w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等政策在京率先“破冰”;突破一批擴大開放資質,設立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海外平行基金,全國首單公租房領域公募REITs正式落地北京,德意志銀行成為北京首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外商全資銀行;實施一批營商環境優化政策,率先建立證券、期貨、基金“三位一體”境外金融執業資格過往資歷認可機制、上線全國首個金融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等;搭建一批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開創性舉辦全球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會議,高水平舉辦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全球PE論壇等,金融國際合作取得新成果。
金融改革創新動能持續增強
北京拓展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新賽道”,積極申創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印發對科技創新企業給予全鏈條金融支持的若干措施。金融科技“監管沙箱”、數字人民幣試點穩妥推進,圓滿完成冬奧會支付保障任務,冬奧會后北京市已全域轉為試點地區。
此外,北京構建綠色金融“新生態”,支持工商銀行成功發行全國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支持郵儲銀行攜手德交所發布“STOXX郵銀ESG指數”;加快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全力承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推動密云、通州入選首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首次提出中國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性倡議—《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獲評“2021年銀行業十件大事”之一,成功入選“兩區”兩周年改革創新實踐案例。
北京建設財富管理中心“新高地”,推出北京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建設支持政策,提出“六個打造”、20項任務,推動財富管理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在剛剛落幕的服貿會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北京八部門共同發布《“兩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將綠色金融發展與北京“兩區”建設緊密結合,積極構建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創新引領為特色、以低碳持續為導向、以保障安全為底線的綠色金融體系,為金融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科學應對氣候變化貢獻“首都經驗”,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王穎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金融業將緊抓國家金融開放機遇,深度對標國際經貿規則先行先試,以建設與大國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現代金融業為目標,持續做好產業培育,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