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道,2019年12月底,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組織新生在商丘市睢陽區中心醫院體檢。做胸透時,十幾名學生同時進出放射室一起檢查,其間孩子不能離開,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面對公眾質疑,院方多名負責人表示,自動門打開一次關上很慢;輻射量非常非常小,我們以前測試過。最終經過協調,院方表示愿意接受相關懲罰,并將對體檢的孩子做出相應的彌補。當地衛生健康委已經介入此事。
筆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多人被要求同時進出放射室的情況,在其他地方同樣存在,不止一家醫療機構不拿這種看不見的照射當回事。胸透使用的X射線具有較強的輻射性,因此放射科一般遵循“避免受檢者接受不必要照射”的原則,對于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青少年尤其如此。涉事醫院不會不知道相關原則,但是在醫療安全與“圖省事兒”的博弈中,他們選擇了后者。
《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規定,(用放射射線)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應當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臨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有了規范,就要不折不扣地遵守和執行,否則規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這種對執業規范的漠視,不光體現在讓受檢者集體“吃射線”上,以往曝光出來的不重視手衛生、針灸不按規定消毒等行為同樣暴露了這一問題。事實上,許多醫療隱患恰恰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小事”當中,并曾讓一些醫療衛生機構為此付出嚴重代價。
不按規范辦事,不論是否產生嚴重后果,都應當依照規定接受處罰。更為重要的是,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徹底檢視“個體經驗凌駕于醫療操作規范之上”的做法,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只有按規范行醫、按規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守住醫療安全的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