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藏專家、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胸泌外科主任郭衛剛(左三),正在為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醫生進行手術演示教學。 |
2015年6月,我國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國家衛健委和北京、上海、廣東等7個對口支援省(市)指派醫院,成批次組團選派醫療骨干,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7個地(市)人民醫院??平ㄔO和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目前,第五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對已經入藏。4年多來,西藏自治區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的進步,每千人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量、職業醫生數量等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給當地群眾看病就醫帶來哪些變化?請看記者的調查報道。
——編者
高難手術也能做
各支援醫院選派了659名醫療專家進藏,實現338種“大病”不出自治區、1990種“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療
“北京來的專家救了我的命!”拉薩市城關區白定村村民米瑪說。不久前,米瑪在拉薩市人民醫院接受了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手術。45歲的米瑪平時有個習慣,每天喝幾兩白酒。在他的腦子里,“癌癥”是個陌生的詞匯。兩年前,他就出現了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但沒有重視。2019年初,腹痛難忍的他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腫大,出現大面積潰瘍,醫生確診為中期胃癌。米瑪的妻子知道確診消息后泣不成聲,以為丈夫沒救了。
米瑪在拉薩市人民醫院接受了長達6個半小時的手術。他和妻子都沒有想到,這家醫院居然能做這樣的大手術。原來,北京專家對口支援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科,極大提升了科室的診療能力。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專家劉春濤為米瑪實施了術中胃鏡檢查,確定了胃部切除的范圍;在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專家尹杰的現場指導下,拉薩市人民醫院外科醫生平措、普布羅杰、扎西云旦對米瑪進行胃部切除手術。這樣高難度的手術,在拉薩市人民醫院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西藏高寒缺氧,環境艱苦。拉薩市海拔3600多米,年平均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64.3%。援藏專家尹杰從北京飛到拉薩,沒有來得及休息便進入了手術室。參與手術的護士說,尹杰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但他全程精神高度集中,靠吸氧完成了這臺手術。
2015年6月,中組部、國家衛健委等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截至第四批醫療隊伍結束援藏,各支援醫院選派了659名醫療專家進藏,各受援醫院“打包移植”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847項,填補了西藏醫療技術空白1014項,實現了338種“大病”不出自治區、1990種“中病”不出地市。
西藏自治區衛健委黨組書記、副主任王云亭介紹,在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支持下,西藏自治區已建立起覆蓋區、市、縣、鄉、村五級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基本醫療、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急救和巡回診療體系不斷完善,全區醫療衛生機構數量達到1548個,床位1.68萬張,衛生人員2.4萬余人。從衛生指標看,每千人口床位數4.88張、衛生技術人員5.54人、執業(助理)醫師2.41人,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4年多來,受援醫院共開展三、四級手術近2萬余臺,危急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達到90%以上。
規范培訓“師帶徒”
大城市專家培養本地醫療骨干984名和縣級醫院醫療骨干1593名,已有120名受援醫生能獨立開展1至2種新手術
“本來想去成都看病,但聽說人民醫院來了廣州的專家,醫術很高,我就來治療胳膊了。”在林芝市人民醫院康復理療科,正在做手臂理療的患者胡陽春對記者說。胡陽春是林芝市波密縣的小學老師,在送學生回家的路上遭遇泥石流,導致頸椎和右手臂受傷。他的右手臂受傷后,無法伸直,吃飯夾菜都很吃力,給學生們上課只能反著手寫,很不方便。
“剛做完針灸,現在準備做空氣波治療。”胡陽春輕輕伸了一下右手臂說,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現在已經能正常寫字了。
“空氣波治療的效果很好,立竿見影。”林芝市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拉貴介紹,空氣波治療儀是廣東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專家引進醫院的新設備。一年多來,在廣州專家的援助下,康復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我們科室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傳統康復理療?,F在,使用先進的超聲波檢查,可以準確發現手臂和腿部的疾病。”拉貴介紹,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科的援藏專家姜麗,不僅給康復科帶了先進的現代醫療設備和治療技術,還幫助科室培養了醫生,大批患者慕名來治療。
“我是學中醫針灸專業畢業的,當時對解剖和超聲波知識完全不了解。”林芝市人民醫院康復科主治醫生舒大青對記者說。舒大青是姜麗的學生,平時跟著姜麗學習解剖知識、超聲波理論和實踐操作,現在已經基本掌握了肩關節、踝關節等肢體關節部位疾病的檢查和治療。在姜麗的指導下,舒大青開始重視科研,準備在醫學論文方面取得突破。
林芝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專家與本地醫療骨干結成幫扶對子146對,制定了幫帶工作考評辦法,并量化了師帶徒和重點科室建設目標,在帶動本地醫護人員技術水平提升的同時,改善了全市醫療衛生領域人才隊伍結構。在援藏專家團隊的幫助下,林芝市人民醫院建立起全科醫學培訓基地,截至目前,先后培訓本地醫護人才1000多人次。
在海拔3800多米的日喀則市城區,放眼望去,周圍是群山,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一棟嶄新的臨床模擬實訓中心大樓特別顯眼。這座樓由上海市援建,引進了先進的臨床教學模型、智能模擬系統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等,適用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醫師培訓等多項培訓與考試。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為西藏自治區打造了一支醫術強、有梯次、成建制、永不走的醫療隊伍。”王云亭介紹,2015年以來,援藏醫療人才隊伍落實了“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機制,在西藏自治區的范圍內幫帶了588個醫療團隊、1446名本地醫務人員,培養本地醫療骨干984名和縣級醫院醫療骨干1593名,已有120名受援醫生能獨立開展1至2種新手術,803人職稱得到晉升。此外,各受援醫院選派了1147名本地醫務人員到對口支援醫院進修。
精準幫扶“院包科”
重點建設164個科室,打造心血管內科、婦產科、兒科、骨科等85類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群眾就醫需求的科室
“感謝北京來的馬醫生讓我順利生下寶寶!”躺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病床上的次仁玉珍說。由于高齡懷孕,她出現了嚴重的妊娠高血壓,屬于高危孕婦。
一天晚上,次仁玉珍翻身的時候不小心從床上掉下來,血壓升高,全身浮腫。北京婦產醫院援藏專家、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馬瑩接診了她。“孕婦當天晚上9點來的,科室都沒有床位了,我們想辦法給她騰出一張床。”馬瑩回憶說。
次仁玉珍的化驗結果顯示,肝功能指標高,血小板低。此外她還出現了產前抽搐,情況危急。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動用全科力量進行了搶救。最后,次仁玉珍緊急接受了剖腹產手術,生下一個健康寶寶。“拉薩市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醫術高,我姐姐也是在這里生的孩子。”次仁玉珍說。
“在北京婦產醫院的援助下,我們科室的本地醫師能獨立完成各種婦科三、四級手術,能處理產科各種危重癥孕產婦的救治,許多孕婦慕名前來生孩子。”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邊巴卓瑪介紹,2018年底,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被評選為西藏自治區唯一一家國家母嬰安全優質服務單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是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的“院包科”醫院。2015年8月以來,北京婦產醫院派多位專家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進行支援,并以師帶徒方式對本地醫生進行帶教,通過開展各種講座、制定科室工作指南等方式,規范婦產科的臨床操作和各種搶救流程,有效提升了科室的診療水平。
“院包科”是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精準幫扶當地醫院重點科室的主要方法。北京協和醫院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醫一院、北醫三院通過“院包科”的形式,支持自治區人民醫院全力創建西藏自治區醫學技術高地。例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幫助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建立西藏自治區第一個血液科,并不斷充實力量,使其成為自治區唯一可以治療血友病的科室。
王云亭介紹,根據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特點和對口幫扶關系,確定北京協和醫院等8家醫院(單位)作為牽頭單位,選定65家三甲醫院作為包科醫院,以“院包科”形式承擔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七個地(市)人民醫院??平ㄔO和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真正實現了變“輸血”為“造血”。截止目前,西藏自治區已重點建設164個科室,打造心血管內科、婦產科、兒科、骨科等85類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群眾就醫需求的科室。
科室能力的增強也提升了醫院的綜合實力。目前,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那曲等地級市的人民醫院都創建了三甲醫院,結束了西藏自治區沒有市級三甲醫院的歷史,就連海拔最高的阿里地區也建成了首家三乙綜合醫院——阿里地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