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近視人群已經達到了6-7億人,超一半人口,單純近視就嚴峻的問題。此外,老年化社會的到來也給我們的眼病防治帶來了挑戰。目前中國的眼科醫生只有4萬人,要服務14億人群這個數量是嚴重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足夠量的和足夠技術水平的眼科防護隊伍,才能夠保證我們14億人口的眼保健需求。”近期,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在接受“人民好醫生”客戶端 “同舟戰‘疫’諾守光明”系列訪談節目時表示。
近視防控關口前移:3-7歲是關鍵時期
魏文斌透露,目前中國已有超一半人群近視,且群體的年齡正在提前。“有些幼兒園就近視了,我們的職場人員天天在電腦前工作,一樣面臨著眼健康的問題,老年人群的增多,帶來的青光眼、白內障、眼底病的就診需求也比以往更大。”在他看來,眼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全生命周期都需要面對的嚴峻問題,“WTO曾經也提到過,在衛生支出里,除了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外,視覺健康支出排第三,預示未來我國視覺健康的負擔會越來越重。”
重視青少年的近視防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其實形成近視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是在3-7歲之間,也就是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這是我們近視防控的最重要的階段。”魏文斌表示,“我們把這個群體抓住,從而降低近視整體的發生狀況,對于一部分容易出現病理性近視、容易致盲的人群,我們把它篩出來作為重點防控對象,這對未來保證他們的視覺健康是特別重要的。”
在他看來,病理性近視目前已經成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如果近視防控處理不妥當,未來防盲治盲的工作當中,就很容易措手不及。
40歲后建議定期眼科體檢
作為人體最易衰老的器官之一,40歲以后定期對眼睛進行體檢常常被大眾忽視。
而事實上,除了老年群體易得白內障外,還有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在內的慢性病患者群體也是眼部疾病高發的人群。以占全國總人口數量10%的糖尿病群體為例,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群體會產生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內的眼部并發癥,嚴重的會導致失明。而這些眼底疾病實際上發現早期往往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
“眼底毛病,是我們老年人群最常見的,并且會影響視力的疾病,很多老年人都會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這些慢性的全身病,這些病和眼睛關系都很密切。比如說糖尿病可以引起糖尿病性的視網膜病變,這是失明的重要的原因,還有一些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它也容易引起眼底的血管阻塞,我們有時候叫眼中風,視網膜的動脈梗塞,可以瞬間視力喪失,視網膜的靜脈的阻塞,也會影響視力的減退。”魏文斌說。
他建議除了中老年群體在40歲后要注意眼部專業體檢外,在此次疫情過后,已經確診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人,或者是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人,均需要按時去醫院復查,“醫生要看看出血吸收的程度,有沒有其他的并發癥,有沒有黃斑水腫,需要不需要繼續的治療,這很重要。這樣子可以讓我們能夠盡可能的縮短病程,盡可能的挽救視力。”
“出了問題一定要及時的去看。比如說眼睛明顯的近視減退、看東西變形、眼睛不舒服的特別厲害、突然出現眼前的黑影等等,都需要早點去醫院檢查。這樣子可以有病早發現,有病早治療,那么他的愈后就會好。”魏文斌表示。
眼科人才需增量并進行標準化技術培訓
但在我國眼健康防護需求不斷增長的另一邊,我國眼科醫生仍處于嚴重緊缺狀態。
“我們每年大概能做200萬白內障的手術。但是我們國家還有400萬到500萬白內障的人需要我們去治療,而且人的壽命又不斷的延長,老齡化越來越重,每年大概還有50到100萬新發的新出現的白內障的病人,所以單純白內障和近視這兩件事情,我們目前的眼科醫生隊伍就非常緊張了。”魏文斌說,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提高,對眼保健的需求也比以前要大得多。據魏文斌透露,我國近視的人群,現在已經達到6億到7億人,而且青少年的近視年齡有明顯提前趨勢。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的眼病負擔也會加重。我國目前眼科醫生隊伍大約有4萬人,從整體的眼保健需求上來說,現在眼科醫生的人才隊伍還是不足,還需要有足夠量的和足夠技術水平的眼科防護隊伍,才能夠保證廣大居民的眼保健需求。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眼科醫療水平也存在差距。魏文斌指出,當前情況下,一是要規范眼科醫生的培養體系,醫生從醫學院畢業以后,就要進行規范化的??漆t生培訓,提升診療水平,在分布到全國各地后,能為廣大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二是要提升眼科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使得基層醫生能夠得到專業提升的機會。三是要加強專家對基層的技術指導,利用現有的培訓機制及網絡遠程支持等手段,幫助基層醫生解決疑難疾病,打通轉診機制。讓更多的老百姓不出遠門,就能獲得良好的眼科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