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購物中心逐漸開放堂食,逛商場下館子的人也越來越多。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許多商場都通過限制進店人數、減少就餐位、錯位就餐等方式加強現場管理,不少商圈里“煙火氣”彌漫的同時秩序井然。
但有些商場的就餐管理和平時無異,不少消費者也放松了警惕,擅自將餐廳內的單人座變成雙人座,面對面、頭頂頭就餐的現象仍然時有出現。一桌坐幾人愁壞了商家,也讓不少人感到擔心。
好現象 門里稀疏門外排隊
昨天中午12點剛過,薈聚購物中心3層的餐飲區熱鬧起來。自2月3日暫停營業以來,薈聚首次恢復餐館堂食,大廳里又回響起此起彼伏的叫號聲。不過,排號等位并不是因為客流飽和,而是各家餐館普遍嚴格限流。
在薈聚中心的食天通美食廣場,幾十種小吃檔口將上百張桌椅圍成一圈,往常這里總是最熱鬧的地方。如今大廳里餐桌已被撤掉大半,每張餐桌前僅留有一至兩把椅子,其它位置擺上了“此位暫不開放”標牌。除一條通道以外,區域其它出入口全部封鎖,并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在門口把守。
目前,五棵松華熙購物中心的餐飲商戶已經全部恢復堂食,同樣普遍采取限制進店客流、減少就餐位、錯位就餐等防控措施。部分餐館的連排卡座之間除了放置隔桌牌,還會豎起桌板進行隔擋,大人小孩都要隔開就座。“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和朋友一起來,餐館的防控讓人很放心,在家宅了這么久終于能出來下館子。”家住附近的徐女士高興地說。
壞趨勢 聚餐時有出現
在部分商圈做足準備有序恢復堂食的同時,一些餐館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一幕。
昨天下午,在網紅小吃聚集的“21區BLOCK”室內街區,不少餐館都坐滿了顧客,大部分都是面對面而坐。在一家頗受歡迎的面館里,20多個座位已經幾乎滿座。
另一家售賣螺螄粉的餐館里,顧客可以在長桌前隨意落座,面對面、肩并肩的聚餐“小團體”不在少數。
“聽說疫情期間要求餐廳隔開座位,不能扎堆兒用餐,但看這場面和平時沒有什么區別。”市民高女士發現,街區里大部分餐館都沒有間隔一米的提示,餐桌布置和平時并無兩樣。
記者走訪發現,相比前段時間,商場里的客流近日有了明顯回升,大部分都是前來“逛吃”的年輕人。到了周末的飯點兒,合生匯“21區BLOCK”的客流量大約是疫情之前的六七成,扎堆兒就餐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我們一家人每天都在一起吃飯,外出就餐自然也不用分桌,商家要管控就應該控制餐桌密度。”一名消費者說。
挺為難 商家不敢強制分桌
位于天通苑的龍德廣場也在上周末迎來客流回升。周日中午,商場里的大食代美食廣場上座率約有八成。盡管就餐區域都是一桌配一椅,并要求錯位就餐,但依舊有不少顧客把鄰桌的凳子搬到自己桌前,和同行的人坐成面對面。“我們最多也只能提示,但沒法強制客人分桌。”現場工作人員頗感為難。
在一些已經恢復堂食的獨立餐飲門店,記者注意到,商家調整了就餐區桌椅密度,控制人流,但一家人聚餐的情況較為普遍。“不得面對面就餐對分撥來的客人有效,如果是親朋好友來聚餐,說得分桌坐,客人扭頭就走了。我們也是睜只眼閉只眼,不強制。”一位餐廳經理表示。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少城市都鼓勵餐廳陸續恢復堂食。市商務局和餐飲行業協會、烹飪協會都曾陸續發布多版防控指引,明確提出餐桌間隔要在1米以上、固定桌椅要標識出非就餐座位、不得面對面就餐、3人以上要分桌、兩人以上要使用公筷公勺等堂食服務規范。
記者了解到,這些指引不具有強制性,主要作用在于行業引導,因此需要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控措施,消費者也應自覺配合。鑒于北京目前還處于疫情輸入型風險很高的特殊階段,市民外出就餐還是要自我保護,避開人流密集的時段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