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李可欣 攝
新冠肺炎引發了系列社會問題,其中包括心理問題。如何在疫情期間呵護心理?中醫又如何發揮其基礎作用?7月8日,“疫情時代的心理防護與中醫智慧”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圍繞新冠疫情時代與心理健康、如何做好心理防護、中醫的心理防護智慧等方面展開探討,突出了中醫與心理防護相關性的議題。
該研討會由廣東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廣州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和當仁中醫主辦。據主辦方介紹,舉辦這次活動希望能解決部分心理問題,更希望讓人們注意到日益凸顯的疫情之下的心理問題。今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提到,全國范圍內,在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到92%”,此外,中醫藥在心理防護方面的功效引人注意。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孔軍輝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秋莉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學院副主任余瑾教授,北京回龍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閆少校教授,當仁中醫發起人及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胡瑞連、當仁中醫聯合創始人王萬軍、當仁中醫聯合創始人張建浩,白云心理醫院院長隋學瓊、白云心理醫院董事劉暢、白云心理醫院首席專家鄭洪波等,通過線上線下并舉方式參加研討。
專家們圍繞抑郁、焦慮和網絡成癮三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重點指出了中醫在心理防護中的智慧。
北京回龍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閆少校教授闡述了“改良中醫情緒療法”。該療法的核心是以五行理論指導下的“情志相勝”。該療法融合了團體心理治療、心理劇等,采取團體的形式。有心理問題的人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改善情緒。閆少校還從中醫角度闡述了“愉快”的概念。“愉”就是得到滿足,“快”就是心里有話不委屈自己,不能憋屈,要講出來。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學院副主任余瑾教授認為,中醫心理學來源于《易經》。中醫倡導“平時康養,戰時防疫”。余瑾認為,每個人有自己內在的藥物,要通過內在的防御、調節和免疫能力來抗疫。中醫是在和瘟疫的戰斗中成長的,《傷寒雜病論》就是張仲景在和瘟疫的戰爭中寫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