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里的立秋,寓意由此入秋。中外多位專家已形成共識,新冠肺炎疫情在秋冬季節容易反復,因此須做好應對。
為何秋冬“疫”反復?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點明三個原因。
首先,盡管人們對新冠病毒尚且不夠了解,但基于對呼吸道傳染病的既有認知,一般都是自秋末開始持續流行至次年春末,因而同屬于呼吸道傳染病的新冠肺炎在秋季形成流行高峰的可能性較大;
其次,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也將在秋季形成流行高峰,人體面臨多種沖擊,新冠肺炎病毒恐會“趁虛而入”;
再次,南半球的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已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流感的情況,全球疫情也不容樂觀,中國外防輸入的壓力依然繁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6日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表示,原以為秋季疫情反彈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事實上這個挑戰已提前來到。他認為有可能今年一年都處于全球疫情大蔓延狀態之中。
張文宏此前還說,因病毒往往在冬季更易復制,且室內活動加劇傳播風險,即使是經受住第一撥疫情沖擊的北半球國家或會在今年秋冬季時面臨第二撥挑戰。眼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該以什么樣的防疫策略來迎接挑戰。
談及應對疫情在秋冬季節可能出現的反復,受訪專家歸納出三個層面的部署。
第一是個體層面。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曾光提醒,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事實證明這些做法能有效保護自身。
鑒于疫情反彈,法國、荷蘭、希臘、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一些城市已相繼強制執行“口罩令”。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則表示近期將發起一項“口罩動員令”,鼓勵全球各地的人們發送佩戴口罩的照片。
第二是群體層面。
張文宏預判新冠肺炎疫情消失有兩種途徑:或是全體接種疫苗,或是實現群體免疫。
新冠肺炎疫苗尚在緊鑼密鼓研制過程之中,曾光建議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不妨根據實際情況接種已有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用來加強防護。他坦言,國內流感疫苗接種率較低,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之際,“我們要看到不足,加強戒備”。
記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已陸續施策為重點人群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今年6月,北京公布的一份2020年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則已提出“結合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措施,提早部署實施流感疫苗采購與接種服務”。
第三是社會層面。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近日在一場吹風會上表示,要充分發揮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作用,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要求,結合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特點,研究制定加強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具體措施。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日前印發了《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工作方案》,涉及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管理、核酸檢測、物資儲備、人員防護等方面,要求對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點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實。7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做好秋冬季防控準備,堅決防止疫情反彈。
王賀勝認為關鍵還是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要求,包括盡快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和質量。曾光也有相同看法,他說:“檢測試劑在進步,檢測效率在提高,還需要加緊生產檢測試劑以實現大規模應用。”
專家提醒民眾不必傷“疫”悲秋。一方面,有前期已積累的經驗和基礎,相信能夠很好地加以應對;另一方面,人們從未停止對研發抗新冠病毒藥物及疫苗的探索,正如譚德塞所言:“堅持科學和團結可以共同克服新冠肺炎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