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在購物時戴口罩會使你保持社交距離并采取措施減緩Covid-19傳播的可能性增加。
埃爾福特大學的專家調查了近7000人,詢問他們對戴口罩的看法,以及他們對戴口罩或不戴口罩的人的感受。
戴口罩的人洗手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7倍,避免握手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0倍,保持距離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13倍。
該研究的作者科妮莉亞·貝奇(Cornelia Betsch)說,這些發現證明,強制性的口罩政策是遏制新冠病毒的一種有效、公平、有社會責任感的解決方案。
在英國,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商店和超市、發廊和理發店以及宗教場所都要求戴口罩。
不遵守這些規定的罰款從100英鎊起,每犯一次,罰款將增加一倍,最高罰款為3200英鎊。
自2020年6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健康人佩戴非醫用口罩,以控制COVID-19的傳播,例如,在無法實現身體距離的情況下。
在德國,公共交通和購物時必須戴口罩,在法國,公共場合必須戴口罩。
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在封閉的公共場所如超市佩戴口罩。
研究人員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針對易感人群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有助于遏制疫情的爆發。
根據2020年4月至5月對德國近7000人進行的每周橫斷調查,研究人員報告稱,在強制性口罩政策實施后,戴口罩的行為急劇增加。
他們說,盡管這項政策只得到了溫和的支持,而且戴口罩與其他保護行為呈正相關。
除了檢查調查數據,研究小組還進行了一項有925名參與者參與的實驗,其中包括一個虛構的場景和不戴口罩的人。
他們發現,自愿佩戴口罩的政策可能會導致較低的依從性,更大程度上的譴責,被認為不如強制性政策公平。
這兩項研究的結果都表明,戴口罩是一種獨立于政策的社會契約,順從的人會更積極地看待彼此,不聽話的人會受到社會懲罰。
這與早期SARS大流行的研究結果一致,即更具同情心的人更有可能戴口罩,而同情心可被視為親社會行為的先決條件。
該小組說,普遍采用中等效果的口罩可以在兩個月內預防至多45%的預計死亡。
該團隊解釋說:“雖然在自愿性政策下的接收量相當高,但仍不足以滿足這些要求的門檻。”
“重要的是,由于戴口罩是一種社會契約,高認知度是必要的,以防止污名化”,戴口罩的人會對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人產生一種欣賞感。
“那些報告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戴口罩的參與者對戴口罩的人比不戴口罩的人感覺更溫暖。”
研究小組說,各國政府應該出臺強制性的口罩政策,并明確告知佩戴口罩的好處,以減緩傳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