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日前,在北京發布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顯示,患者對此類疾病的各方面認知水平都較低。數據顯示,得病前,64%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高危因素、85%對早期篩查缺乏認知,這也導致大部分患者首次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
16日,在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主辦的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上,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該項目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腫瘤醫院等共同發起。
項目計劃在全國7大地區共19家調研中心納入結直腸癌中晚期患者4410例,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完成50%的入組目標,即2299例患者調查。均為一對一床旁問卷調查。
項目主要負責人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喬友林指出,該調查通過就醫及治療狀況、生存質量、心理感受、治療引發的患者負擔等方面,全面了解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
“調查發現,得病前,超過一半(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知識;97%未做過腸鏡篩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腸鏡篩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腸鏡篩查。”作為項目發起方負責人之一,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會長、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主席史安利指出。
中期調查結果也應證了這一現實,數據顯示,85.8%的被調查患者首次就診原因是發現便血、嚴重腹瀉或腹痛等疑似癥狀,7.3%患者是在診治其他疾病時發現異常,僅6.9%是體檢時發現疑似癥狀。這也導致大部分患者首次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指出,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中國結直腸患者確診時為中晚期的比例更高,且發生轉移的患者較多,給治療和預后帶來了很大挑戰。
“從整體醫療花費來看,確診時中晚期患者比例高,國家的醫保負擔也會增加。這點需要關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
李玲還強調,由于地區醫療資源不均衡,大部分患者都有多次轉診的經歷,由此產生的額外醫療花費也會給國家醫保資金造成壓力。
在與會專家看來,結直腸癌患者的疾病信息獲取渠道有限,通過網絡難以獲得權威且通俗易懂的疾病相關知識。因此,對公眾及高危人群的疾病知識教育任重道遠。
會上同步啟動了“結直腸癌防治知識科普行動計劃”,旨在聯合結直腸癌領域權威專家,向公眾傳播結直腸癌防治權威的、患者看得懂的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