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2日獲悉,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中科院院士陳凱先和該校陳紅專教授受邀共同撰寫論文《中醫藥防治COVID-19》在英文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醫學前沿》在線發表。
該校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綜述《我國中西醫協同防治新冠肺炎》作為《藥學學報》英文刊(APSB)“抗疫???rdquo;的開篇論文發表。
中國專家的論文指出,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的成功經驗為中國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作出了貢獻。他們在論文中建議,應進一步通過多學科交叉,包括借助信息科學、系統生物學、復雜性科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更好地研究中藥的多組分、質量控制和多靶點效應,繼續發展古老的中醫藥,為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
中國專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中醫藥干預措施,不僅具有預防優勢,還可個性化、多目標地治療疾病。論文截圖
據介紹,上述論文系統闡述了中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可行的方法與路徑。校方表示,知名學術期刊發表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總結與成果,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陳凱先和陳紅專共同撰寫的論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高致病性傳染病,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由于其病因學、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的獨特特點,診斷和治療都極具挑戰性。
據悉,為應對新冠疫情,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三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首次提出了中醫治療方案,此后幾版診療方案中,中醫治療方案不斷修改、升級。陳凱先表示,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中醫藥干預措施,不僅具有預防優勢,還可個性化、多目標地治療疾病,如加快患者癥狀改善,預防輕度或中度病例發展成重癥,并幫助減輕公眾的恐慌和焦慮等。
論文指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江夏方艙醫院采用中醫藥綜合治療新冠病人;中科院院士仝小林的“武昌模式”,通過中醫藥治療將大部分新冠肺炎癥狀“扼殺于初期”;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對此次新冠肺炎治療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三藥三方”獨特優勢的解讀,均證實了中醫藥在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的獨特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伊始,上海中醫藥大學就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應急科研攻關領導小組,布局中醫藥防治COVID-19研究項目,先后獲得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等支持。學校成立由陳紅專教授為組長的中藥應急攻關小組,交叉科學研究院、創新中藥研究院、中藥所和基礎醫學院PI團隊協同攻關,系統開展國家方案中“清肺排毒湯”的物質基礎和藥理學研究等。
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系統闡述中醫藥防治疫病理論與歷史經驗,并從“病毒—環境—人”互作關系以及藥理學機制進行深入探討。據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伊始,陳紅專團隊便積極構建抗病毒藥物篩選模型,率先揭示相關中藥有效成分抑制病毒關鍵靶點的互作機制。同時,研究人員積極開展中西醫協同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他們從歷史經驗出發,探究中國中西醫結合抗擊疫情等成功經驗,從藥理學角度揭示中醫藥治療傳染病的規律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此前,上海中醫藥大學受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邀請,主持翻譯了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藥部分,與全球共享中國方案,獲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該校學者的42篇中醫藥抗疫研究成功入選世界衛生組織(WHO)的COVID-19數據庫,與全球共享中醫藥防治新冠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