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地鐵乘客猝死事件引發公眾關注。國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另據數據推算,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達到3.30億。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來臨。這些關于心臟健康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達3.3億
2019年,《柳葉刀》上發表了這樣一項研究——在對中國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進行分析后發現,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緊隨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臟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原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89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
研究還顯示,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從2009年起超過并持續高于城市水平。
《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中強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45.91%,城市為43.56%。
《報告》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持續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高血壓、肥胖、吸煙……
這些危險因素你占了幾個?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帶來了沉重的社會及經濟負擔。
研究顯示,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煙、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等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高潤霖就曾結合《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發出提示:煙草使用、合理膳食、身體活動、超重與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應作為國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給予重點關注。
上述《報告》顯示,1992年至2012年,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從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從22.0%升至32.9%。
但與此對應,國人總的身體活動水平下降,超重與肥胖上升。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體活動總量下降近一半。2016年至2017年,全國中小學生身體活動達標率雖有一定增長,從29.9%增至34.1%,但增長主要集中在小學及初中生階段,高中階段無變化。
2002年至2012年,18歲以上居民超重率從2002年的22.8%升至30.1%,肥胖率從7.1%升至11.9%。
高潤霖強調,研究證實,肥胖、超重和運動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報告》揭示的不樂觀趨勢,提示在飲食習慣、身體活動方面,人們應養成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煙對心臟的危害不容忽視
除了飲食習慣,吸煙、抑郁癥等因素同樣會使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研究顯示,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為21.66%,明顯高于健康人群的10.36%。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發現,中國居民重度抑郁癥患病率為0.6%,重度抑郁癥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本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心臟聯盟和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曾聯合發布了一項報告,研究顯示,全球每年有190萬人死于煙草引起的心臟病。這一數字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已增加了20多萬。
報告警示,五分之一的心臟病死亡是由煙草引起的,敦促所有吸煙者戒煙,以避免心臟病發作,并強調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更容易罹患急性心血管疾病。
而在中國,2018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顯示,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男性為50.5%,女性為2.1%。盡管從2010年至2018年,中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呈下降趨勢,但是控煙工作仍需要加強。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需要了解這些!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不僅關系到個人健康,同時也上升到健康中國戰略層面。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已經明確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9.7/10萬及以下和190.7/10萬及以下。
作為個人,我們又該如何預防此類疾病呢?
——知曉個人血壓
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關注血壓變化,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超重或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長期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者等是高血壓的高危人群。
建議血壓為正常高值者(120~139 mmHg /80~89 mmHg )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險因素。建議血壓正常者至少每年測量1次血壓,高危人群經常測量血壓,并接受醫務人員的健康指導。
——自我血壓管理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自我健康管理,認真遵醫囑服藥,經常測量血壓和復診。
——注重合理膳食
建議高血壓高危人群及患者注意膳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并戒酒,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調油。
——酌情量力運動
建議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心腦血管既往病史或血壓異常、血脂異常,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心血管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判斷10年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20%)及患者的運動形式根據個人健康和體質確定,考慮進行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全方位考慮運動限度,以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耐力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活動量一般應達到中等強度。
——關注并定期進行血脂檢測
40歲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檢測1次血脂;40歲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檢測1次血脂。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血脂。
資料圖:志愿者進行急救演練。中新社發 張勇 攝
——防范腦卒中發生
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與血壓升高關系密切,血壓越高,腦卒中風險越高。血脂異常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房顫是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因。降低血壓,控制血脂,保持健康體重,可降低腦卒中風險。建議房顫患者遵醫囑采用抗凝治療。
——學習掌握自救措施及緊急就醫指導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區、胸骨后、劍突下、左肩等)與心絞痛相同,但持續時間較長,程度重,并可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應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松解領口,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流通。有條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同時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院。
早期腦卒中發病的特點是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者麻木,突然說話不清或聽不懂別人講話,突然視物旋轉、站立不能,一過性視力障礙、眼前發黑,視物模糊,出現難以忍受的頭痛,癥狀逐漸加重或呈持續性,伴有惡心、嘔吐。
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將患者放平,仰臥位,不要枕枕頭,頭偏向一側,注意給病人保暖。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盡量快速到達醫院。抓住4小時的黃金搶救時間窗,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