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約80%的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可選擇的治療方案很少且療效存在局限。”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近日在“胃道·酸甜苦辣媒體開放日”活動中提醒公眾,一旦發現胃部不適或體重下降等異常情況,應第一時間就醫;高危人群更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盡早發現、盡早診治。
根據最新癌癥統計數據,胃癌已成為中國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種。中國擁有全世界最為龐大的胃癌患者群體,同時發病率也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中國新增胃癌病例數45.6萬,死亡病例數39萬,分別占全球總數的44%和50%。專家指出,目前,胃癌在中國的流行病學現狀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基數大、分期晚、生存差。防治需要兩手抓,一方面加強預防和早期篩查,另一方面晚期創新治療勢在必行。
李進表示,中國的胃癌治愈率和控制程度不足是未來尤其需要攻堅的難題。在中國,約80%的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可選擇的治療方案很少且療效存在局限。這一因素直接導致了中國胃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堪憂:據國家癌癥中心2018年數據顯示,中國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36%。
而中國胃癌高發的主要原因,與飲食習慣不無關系。作為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幽門螺桿菌的預防對分餐制提出了要求。此外,以往胃癌更常見于中老年群體,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但從近年的臨床數據來看,三餐不規律、熱愛“重口味”、吸煙、飲酒等問題已造成胃癌不斷年輕化的趨勢。
李進提醒,上醫治未病,胃癌這一未病的上醫就是自己。一旦發現胃部不適或體重下降等異常情況,應當第一時間就醫;高危人群更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盡早發現、盡早診治。如果檢查出來有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因為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病變,如果不做治療或者不對飲食加以注意,將來胃癌發生率會非常高。
晚期胃癌治療是所有實體瘤中的第一號難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坦言:“以前說‘化療化療,一化就了’,其實代表著一種面對絕大部分晚期胃癌患者的無奈。失去了手術治愈的機會之后,以往只能采用化療;而化療藥物療效有限,即便發展至新型化療方案,通常也只能帶來不到一年的生存獲益。”
面對絕大部分HER2陰性患者的巨大未滿足需求,研究者在當下大熱的免疫治療領域進行了眾多探索,從用于標準化療失敗之后的治療階段發展到初始治療階段。據介紹,在倫理審查要求的規定之下,新藥的研發需要從無法進行常規治療的人群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因此三線及后線治療情況是探索的第一步,進而才能發展至二線與一線治療的研究。胃癌免疫治療在三線研究取得療效與安全性認證之后,二線遇敗,而后研究者繼續往前,開展了一系列一線研究。
沈琳表示,今年3月,中國首個胃癌免疫治療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獲批,用于治療先前接受過兩種以上療法的晚期胃癌患者;9月,大型國際臨床研究CheckMate-649傳來喜訊,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用于晚期胃癌的一線治療獲得成功,相比目前化療的標準治療,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獲益,這也是近十年來晚期胃癌一線治療領域取得的首個重大突破。
李進認為,創新藥和新療法的不斷涌現,使我國從過去的單純化療走向了靶向治療時代,又從靶向治療時代走向了免疫治療時代,病人治療的效果不斷提升,治療所帶來的毒副作用也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