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一種常見的非常適合嬰兒的輔食,但日前媒體報道了一則“8個月嬰兒吃蘋果被卡窒息身亡”的意外事件。還有一則被廣為傳播的視頻則記錄了另外一起事件: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吃東西被噎住,旁邊的爸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令女兒轉危為安。
我們有必要再次說說氣道異物的話題,提醒家長喂養孩子加倍小心的同時,普及正確的氣道異物施救方法。
如何發現氣道內有異物
堅果、果核、果凍、糖果、饅頭、筆帽、玩具零件……容易被忽視的這些普通小東西可能會要命,特別是對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而且,隨著接診病例的增加,醫生發現可以侵入兒童氣道的“異物名單”還在持續擴容——沒有不可能的,只有想不到的。
氣道異物,臨床上一般是指喉、氣管及支氣管外入性異物。這屬于一種兒科急癥,嚴重時可危及兒童的生命。有調查顯示,1歲以內的意外死亡病例中有40%是由氣道異物所致。
現實生活中,可能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被食物不同程度“卡”到過。造成異物進入氣道的主要原因有小兒臼齒未萌出,咀嚼功能差;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不良;進食時哭、笑、打鬧;將一些小玩具含于口中玩耍,當受到驚嚇、哭鬧或深吸氣時誤吸等。
如何發現孩子氣道內有異物呢?當孩子吃了食物或者玩了小件物品后出現嗆咳、憋氣、面部青紫等情況時,就要高度警惕,仔細聽聽孩子的呼吸音是否變粗,有沒有喘鳴。如無呼吸道感染而突然無故劇烈咳嗽,更要重視異物吸入的可能性。
氣道異物也可能是一種“安靜”的疾病。異物被吸入后,可能滯留于與異物大小及形狀相應的氣管或支氣管內。此時患兒可能不會出現癥狀,或僅是輕度咳嗽、呼吸困難,容易被家長忽視,因此在臨床上又被稱為“無癥狀的安靜期”。時間長了,患兒可能出現持續的頑固性咳嗽、發熱、膿痰等癥狀,引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等疾病,嚴重者還將并發氣胸、縱隔氣腫、心力衰竭等。所以,咳嗽、疑似肺炎等癥狀經過藥物治療仍不見好轉的,也要高度懷疑氣道異物的可能。
“海姆立克急救法”你真的會用嗎
前文所說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吃糖果被噎住,旁邊的爸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令女兒轉危為安。這驚險的一幕被監控視頻記錄下來,幾天前在網上流傳,網友紛紛為這位爸爸點贊。
在感嘆女孩幸運的同時,我也注意到男士的施救動作。男士最初拍孩子后背的動作,其實只適合嬰兒。緊接著,他從后面抱住孩子用雙臂向上不斷沖擊胸腹部的動作是有效的。但大家不要隨意模仿,建議了解對于氣道異物的正確施救過程。
氣道異物造成的氣道梗阻分為兩種:一是不完全梗阻;二是完全梗阻。
當孩子無法正常發聲,但可以“啊”“啊”喊叫時,是氣道不完全梗阻,應首先鼓勵孩子自行咳嗽排出異物。這時不要去拍打孩子的后背,以免打斷其咳嗽的節奏。如果孩子無法通過咳嗽排出異物,且完全發不出聲音,張著嘴,使勁抓自己的喉嚨,就是氣道已完全梗阻。此時,“4分鐘”黃金急救時間要抓住,可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針對氣管完全梗阻導致窒息的一種急救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沖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殘留的空氣形成一股氣流向上沖入氣管,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如果錯過了這幾分鐘的最佳急救時間,孩子可能因為缺血、缺氧導致不可逆的腦部壞死,就算最后搶救過來也會留下嚴重的并發癥。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急救不能站立的嬰幼兒
救護人坐著或者跪在地上,用一只手的兩個手指夾住孩子的顴骨(起到固定頭部的作用),讓孩子頭沖下45度趴在救護人的前臂上,再用另一只手掌的掌根大力拍打孩子兩個肩胛骨連線的中點處5次。然后,將孩子翻過來躺到救護人另一側手臂上,以便檢查異物有無排出。如沒有排出,再用兩個手指按壓孩子兩個乳頭連線中點處5次。如果異物還是沒有排出,重復以上動作。
急救可以站立的兒童
救護人單膝跪地或蹲或站在兒童身后,手臂伸出摟住孩子,右手握拳頂住其肚臍上方兩指處,左手包住右拳,向后上方沖擊,直至異物排出。對于成人,急救方法大致相同。
不得不說,“海姆立克急救法”雖有成效,但也可能產生合并癥,如腹部或胸腔內臟的破裂或撕裂等。若救護人的手法不熟練、操作過于緊張、小兒不配合,則可能效果不好。
另外,家長千萬不要將手伸入孩子嘴中摳取異物,這樣做可能將異物推至聲門下或者更深的位置,人為導致完全性的氣道梗阻,甚至死亡。其實不僅是孩子,成年人和老年人因氣道異物發生意外的情況也不少見,希望大家給予充分重視,并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