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問題,被提升到法律高度。
5月30日,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在京發布《2020年度青少年網絡素養調查報告》。該中心主任方增泉及其團隊的研究,給出了一個并不令人意外的結論:家庭氛圍與青少年網絡素養基本成正相關。
課題組將青少年網絡素養分成了六個維度:上網注意力管理、網絡信息搜索利用、網絡信息分析評價、網絡印象管理、網絡安全認知和行為以及網絡道德認知和行為。
根據研究,總體來說,青少年網絡素養平均得分為3.54分(滿分5分)。網絡素養水平處于及格線以上,但有待進一步提高。其中,網絡印象管理維度得分最低,網絡道德維度得分最高。
從個人來看,課題組發現了幾個正相關:成績較好的青少年,網絡素養相對較高;青少年上網技能熟練度高,網絡素養相對越高;而且,隨著每天平均上網時間增長,青少年網絡素養水平逐漸下降。
從家庭來看,父母越頻繁干預青少年上網活動,青少年網絡素養得分反而降低。青少年所處的家庭氛圍好,大部分網絡素養評價維度中的得分都較好。
從學校來看,青少年在網絡素養、技能課程上的收獲,對提高網絡素養有明顯影響作用。課題組還發現,有移動設備規定的學校,青少年在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維度上的表現相對更好。
方增泉指出,賦權、賦能、賦義是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的核心理念。賦權,是要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地開展網絡保護;賦能,網絡素養教育是一種能力構建教育,讓網絡真正為青少年所用;賦義,則是要在更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上進行網絡素養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地落細落實。
基于研究,方增泉為青少年網絡素養能力提升,給出了詳細建議。
針對個人,可為青少年構建網絡學習社區,提升他們的網絡信息分析和評價能力,提高網絡印象管理能力。
針對家庭,家長需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水平;注重溝通,增加溫度,減少不必要的控制;安全上網,引導青少年識別有害垃圾信息;加強技術保護;在平等對話中提升青少年對網絡信息的分析評價能力。
在教育上也要下功夫:完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學校承擔教育的主體責任;改善課程設置,鼓勵學校開展或融合或獨立的課程;加強教師培訓;發揮社會大課堂育人的作用。比如企業、媒體可以進入學校開展網絡素養教育。
在更廣闊的層面,方增泉指出,政府需要完善法律與制度保障機制,傳媒企業和技術平臺形成行業自律與行業規范,最后,應匯聚社會各界力量,形成良好社會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