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這是醫學大家裘法祖(1914—2008)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的一個書香世家。他18歲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德語。
1933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裘法祖的母親突然腹內劇痛,呻吟不止,不久就痛苦地離開了人世。裘法祖含悲查閱西醫書籍,發現他的母親死于闌尾炎。他一拳狠狠地打在桌子上,立志要解除千萬個像母親一樣患者的病痛。從此,他更加勤奮學習醫學知識。
1936年,裘法祖赴德國就讀于慕尼黑大學醫學院。在來到德國的第七年,他被提升為外科主任。而由中國人擔任外科主任,這在當時的德國史無前例。
“1945年,抗戰勝利了,懷著一股愛國熱忱,我決定回到祖國。”在入黨申請書中,他這樣寫道。1983年,裘法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我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濟,一位是我熱愛的祖國。”
20世紀40年代,裘法祖敏銳地覺察到,傳統的“大外科”已不能適應外科醫學的發展,于是著手勾畫在外科領域建立??频乃{圖,在國內率先將外科分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小兒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等。在他的精心扶植下,各??瓢雌渥陨淼奶攸c和規律逐步發展,自成體系。
60多年來,裘法祖“穩、準、輕、細、快”的高超技術被譽為“裘氏刀法”,并改進出不下數十種新手術術式,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裘氏手術”講究精準,盡量減少對患者的損傷,“劃破兩張紙,下面第三張紙一定完好無損”,這套手術規范至今影響著我國許許多多的外科醫生。(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裘法祖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也成就不菲。他一生桃李滿天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培養出三代學術帶頭人。他總是教育學生要做到“三會”“三知”,即“手術要會做、經驗要會寫、上課要會講”,“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裘法祖的科學態度、人格風范影響了外科學界幾代人,被學生們稱為“裘氏風范”。
“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是在一天一天與醫生相處中建立起來的。一個醫生要理解患者,就應該知道患者在想什么。夜不能寐的時候,我常常自我反省,自己還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對患者做得還很不夠,因此感到慚愧和不安。”裘法祖一再強調,做醫生最重要的是要端正服務態度,因為醫生的工作關系到人的生命。從醫60余年,裘法祖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成功施行無數次手術。
相傳三國時期的名醫董奉為鄉民治病從不計酬,只請被他治愈的患者在他家屋后種上杏樹。他行醫一生,屋后的杏樹蔚然成林。在數十年的從醫生涯中,裘法祖雖不能憶及每一位患者和每一次手術經過,但在他身后儼然已是一片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