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我國獲得世衛組織消除瘧疾認證。我國本土瘧疾病例從20世紀40年代的每年報告3000萬例降至零,世衛組織稱贊“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一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人70余年的共同努力。這背后,既有屠呦呦等老一輩科學家對青蒿素等抗瘧藥物的研發,也有無數公衛人將防控措施逐一落實,尤其是堅持“1-3-7”策略,確保監測系統敏感性和快速反應。
與消滅天花不同,目前針對瘧疾尚無有效疫苗。我國能消除瘧疾,這得益于多部門合作,采取科學有效的傳染病防控措施,實現源頭治理。事實上,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我國同樣采取了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的傳染病防控策略,同時發揮中國特色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些,在未來防控新發突發傳染病時也同樣適用。
我國雖已實現瘧疾消除目標,但在全球化時代,傳染病防控無國界,輸入性瘧疾病例仍是未來的防控重點。以2019年為例,我國本地瘧疾感染病例為零,但境外輸入2673例,分布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此,需要及時掌握出境回歸人員信息,大力開展瘧防知識健康宣教,增強出境回歸人員就診意識,同時充分發揮國家重癥瘧疾臨床救治專家組和重癥瘧疾救治定點醫院的作用,提高重癥瘧疾病例的救治能力,從而鞏固各地消除瘧疾成果。
目前,全球每年仍有2億多新發瘧疾病例,其中約90%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此前,中國專家在坦桑尼亞一個20萬人的社區里,成功實施“1-3-7”瘧疾防控策略,助力當地疫情防控。未來,還應加快我國自主研發的抗瘧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的速度,進一步促進中國抗瘧經驗的總結與分享,讓中國經驗在全球瘧疾消除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