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肝癌患者常見藥物治療相關不良反應互聯網管理專家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日正式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肝癌電子雜志》發布。
《指導意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多學科協作組、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臟腫瘤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國際教育培訓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共同參與,在醫聯的支持下制定完成。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肝癌90萬例,中國占45.6%;死亡83萬例,中國占47%。
目前,臨床上治療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局部消融、介入治療、放療、肝移植等,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結合靶向藥物、免疫治療藥物等進行系統治療。但在系統治療過程中常會出現一種甚至數種藥物不良反應。在院外,在主診醫生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患者如何識別不良反應的表現,并能在不同節點得到及時地診斷、干預,使患者治療獲益最大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在抗腫瘤治療過程中,多種檢查方法和治療藥物均會引起腎損傷,其中肝癌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的比例約為33%,但通過早期干預,腎功能可部分甚至完全恢復。而《指導意見》的出臺,有效緩解了院外干預觸達難的痛點。
《指導意見》篩選了17種適合互聯網管理的肝癌患者藥物治療相關不良反應,涵蓋了消化道系統、內分泌系統、皮膚黏膜及附屬器、造血系統等,詳細介紹各類不良反應的典型表現、管理內容、宣教內容,為醫生提供了患者教育的內容參考,重點強調患者生活和行為方式的注意事項,補足了現有指南和共識中對于患教干預的空白。
同時,因為《指導意見》涉及的不良反應均便于識別、監測,互聯網線上管理團隊、患者及其照顧者也可直接參照,有利于對相應癥狀的盡早預防、及時干預,打破了現有各指南和共識內容僅適用于專業醫護人員的限制,極大擴展了使用范圍。
此外,雖然《指導意見》針對肝癌常用治療藥物,但也同樣適用于絕大部分常見腫瘤藥物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的管理。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蔡建強表示:“隨著醫學的進步,臨床上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多種治療方法結合、多個學科參與的系統治療階段?!吨笇б庖姟丰槍Ω伟┗颊咴谙到y治療過程中的個體經驗和需求,制定了詳細、規范的院外管理流程。在實際應用中,基于全國醫患分布不均衡,患教工作落實難的整體環境,《指導意見》一方面可以作為患教工具,搭建橋梁紐帶促進醫患間的有效溝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在一定程度上自主了解、把控甚至解決一些藥物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指導意見》的制定和發布,對于各方都非常有意義。”